人生最大的不幸便是擁有時沒有珍惜,等到失去後才追悔莫及。若是這世上有賣後悔藥的,李淵一定給自己買上一顆,讓自己能回到一年前,好好地做個隋臣。
做隋臣有什麼不好?
至少不會被幾十萬軍隊團團包圍在關中,日夜擔驚受怕;也不會整天跟世家大族鬥智鬥勇,要點東西還得低三下四。雖然是關中的主宰,卻連自己的命運都主宰不了。
可世上終究是沒有賣後悔藥的,而造反更是一條單行線,所以李淵再是悔恨,還得咬著牙哭礙。
現在的李淵跟歷史上的李淵根本沒有可比性。
歷史上的李淵,從河東殺入關中,旌旗一豎,天下望風歸順,不到半年的時間,天下三分之一便已經盡降李唐。建國之初,除了有限的幾場硬戰,李淵可以說是不戰而屈人之兵。
不否認李淵、李世民的能力,但李唐的局面換了劉秀、朱元璋都能做到,反之卻不一定。
得天下之順者,無如李淵者。
那時候的李淵,志得意滿,方能寫下“聖德合天地,五宿連珠見。和風拂世民,上下同歡宴。”
可現在的李淵,自起兵以來,一直不順。先是丟了代王,接著失了河東。屈突通兵屯潼關,黃明徵直指渭北,梁默南橫漢中。整個關中,四面皆敵。幾十萬大軍壓著,讓李淵戰戰兢兢,動彈不得。
失了晉陽大本營,李淵便全無了根基,所能依靠的,只有紮根關中的關隴世家了。為此李淵不得不放下身段,向關隴世家低三下四的求取支援。
兵員、糧食、物資、軍械······關隴世家在李淵身下足了血本。可關隴世家不是開善堂的,他們之所以資助李淵,是有政治訴求的。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為了使關隴世家不拋棄他,李淵給足了關隴世家利益。不僅朝中官吏、軍中將領盡用關隴之人,還放任關隴世家,兼併土地,操縱市場,囤積居奇,巧取豪奪。
整個關中,幾乎成了關隴世家的後花園。
李世民幾次向李淵建議,不能如此放縱對關隴之人的管控,任這些人肆意妄為,毀壞國家利益,長此以往,國將不過。
李淵也明白這個道理,可無能為力。
“孤若但凡有一點辦法,何必委屈如此。這些話你不要跟我說,你跟屈突通說,跟薛舉說,跟梁默說,看看他們能不能放咱們父子一馬。”
現在的李淵,不僅不能得罪關隴世家,還得供著他們。
李淵也想從關隴世家手中奪回權利,但絕不是現在。至少也得攘除周邊的威脅,否則他這邊剛動手,關隴世家集體給他撂挑子,這李唐還能不能存都是個問題。
為了討好關隴世家,李淵任命竇威為內史令,又任命竇抗為納言,獨孤懷恩為工部尚書,逃到長安的蕭瑀為內史令,蕭造為刑部尚書,李綱為禮部尚書,竇璡為戶部尚書。
竇家一門,兩相三尚書,大將軍、衛將軍五六人,可謂是權傾一時。
甚至李淵還為李世民求取了竇抗的女兒,以為正妻。
靠著對關隴世家的一再退讓,這李淵的位置,勉強坐了下來。
但強敵環繞,有些事不是安內就能攘外的。
大業十二年五月初,在關中以西的薛舉終於安耐不住對關中的渴望,親率大軍六萬,征討李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