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眾人相互看了看,行軍司馬殷開山站出來說道:“日前關北黃明徵所部向關中進軍,主力翻越黃欽山,威脅我軍涇水後路。今我軍重兵在涇州和薛舉對峙,渭北兵力,多被抽調。整個渭北防線大開,一旦隋軍主力從渭北向關中發起攻擊,關中將陷入危急之中。
因此我等諸將商議,請元帥是不是早日結束涇州戰事,迅速回援關中。”
殷開山除了是李世民的行軍司馬,還擔任吏部侍郎,乃是李淵親信重臣。又曾擔任渭北道副使,負責宣撫工作,在渭北諸軍中,影響力很大,故李世民也很給對方面子。
李世民等殷開山說完才說道:“殷侍郎所言,我亦知之。不過欲速則不達,今薛舉孤軍深入,糧食不多,士卒疲憊,過些日子,我等必能破之。”
殷開山見李世民這麼說,連忙說道:“元帥所言,不無道理,不過今我軍能等的,元帥可等的,可關中未必能等的。
河北軍盤踞關中四面,對我虎視眈眈。今除了已經動手的黃明徵,盤踞在潼關和蒲坂的河北軍,也磨刀霍霍,蠢蠢欲動。河北軍佔據潼關,兵力眾多,對我威脅極大。
而前些日子世子殿下判斷,河北軍近期有向我關中進攻的態勢。
我軍在涇州相持固然很好,可隋軍未必會給我軍時間。”
聽得殷開山的話,李世民的臉色有些微變。
殷開山是他兄長李建成的人。所以他在考慮問題的時候,很大程度上會以李建成的利益為出發點。
歷史上殷開山一開始也是親近李建成的,他最初是李建成的部下,跟著李建成攻克西河,只是後來才倒向的李世民。
但不是現在。
“殷侍郎知道的,比本帥還清楚啊。不過渭北之事,是由鄭國公(李神通)處置,潼關之事,也是由我大兄處理,無需我等費心。我等所要做的,就是擊潰正面秦軍,若是殷侍郎有時間,不妨多多考慮涇州戰場事。”
李世民說得很不客氣。不過這個時候,容不得他客氣半分。無論是竇軌還是殷開山,都不是易於之輩,若是他軟了,對方勢必會更加的得寸進尺了。
李世民的話,弄得殷開山很難看。殷開山也知道,他的理由有些牽強。不過李建成來信,讓他幫著分攤壓力,潼關現在的局勢很嚴峻,需要支援,所以他也只得硬著頭皮上了。
殷開山跟李世民客氣,竇軌就沒有這麼客氣了。
剛才李世民無視他,就惹得他很憤怒。於是竇軌便說道:“世民此話不對。不管是涇州,還是渭北、潼關,整個關中都是一盤棋,涇州打的好不是好,保關中無恙,才是根本。世民也知道,我軍是關中最後的一支可調之兵。今我部數萬精銳,在此耽擱月餘,再耽擱下去,這關中也不用守了,送給黃明遠便是。”
竇軌的話讓李世民很憤怒,偏偏他還不能對著竇軌發火。
竇軌能對他不客氣,他沒法對竇軌不客氣。
於是李世民只得好言好語地說道:“舅父明鑑,非我不願出兵,只是秦軍強悍,銳氣正盛。此時我軍貿然進軍,必然不敵。”
不待李世民說完,竇軌就嚷嚷道:“薛舉小兒,不過一金城土豪,素無見識,更無謀略,有何可畏之處?難道世民你跟著黃明遠學了幾天兵法,就是學了畏敵如虎,未戰先怯嗎?”
“你!”
李世民猛地站了起來,說不出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