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十四章 岌岌可危

有的時候,經驗不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反而會隨著精力狀態的衰弱,逐漸減少甚至消失。

尤其是當一個人多年不打仗而再次穿上戎裝時,從前的他即使是軍神,也未必可以重現昔日的輝煌。

典型的便是于禁、哥舒翰、高駢、劉挺等人。

竇抗不是軍神,也沒有什麼輝煌。

所以自大業四年便被罷官的竇抗,其實,也不怎麼會打仗。至少,他不如經驗稚嫩卻天賦驚人的李世民。

竇抗此次北上,帶來的軍隊分作三部。一部是長孫順德指揮的騎官軍,另一部是李叔良指揮的長安禁軍,兩部加起來有兩萬人馬。還有一支是由其子竇衍、堂弟竇琮、竇襲、侄孫竇德明四人指揮的關中世傢俬兵,大約有一萬人左右。

這三萬人馬,再加上李世民留下的近兩萬人,竇抗也算實力強勁。

而且柴紹是小字輩,竇軌也平安返回豳州,竇抗對於軍隊的把控也是很強的。

但這仗從一開始便顯示,有些人條件再好,未必打的好。

豳州十萬火急,竇抗也急著增援豳州,但還沒出長安城便出了亂子。竇抗徵集的關中私兵來自各家。

這些人本就心思各異,並無為李唐效命的志氣。突然要上戰場,別提有多少麻煩。

一眾人拖拖拉拉,又是要賞賜,又是要軍械,又是糧食不足,又是馬匹短缺。反正這些人知道李淵兵力不足,直把李淵當成冤大頭,往死里宰。

李淵費盡心思從世家大族手中摳出來的一點東西,全填了這群豺狼。而且這些人,身份不同,組成不同,編制也混亂。相互之間,各不買賬,竇抗光是理順這群人,都花費了不少的功夫。

等到竇抗對各部完成集結整編,渡過渭水,薛仁杲已經佔領了涇州城。

涇州之戰,對於唐軍是個很好的機會。

當初李唐兵敗淺水原,然後緊接著薛舉病逝,薛仁杲即位,引兵回撤,第二次涇州之戰,再次打響。

當時若唐軍抓住薛舉病逝的機會,再援涇州,未必不能破敵。

至少也能保住涇州。

但竇抗等人在長安嚇折騰,白白消耗了十多日,終於將涇州給他們爭取的時間消耗乾淨。

涇州守將是驃騎將軍劉感。

本來涇州駐軍是王長諧的天紀軍,但王長諧跟著李建成在潼關,就沒來過涇州。

所以涇州一直為劉感駐防。

劉感官雖不高,但卻打退過西秦數次攻擊。

這次西秦圍城,薛舉也是屢攻不勝,才冒險西進的。

涇州作為新附之地,兵少,糧食也少。西秦軍連續圍城多日,涇州城中的糧食也消耗一空。

為了鼓勵士氣,劉感把自己的戰馬殺了分給將士們,自己沒有吃一點肉,只用煮馬骨的湯拌了木屑吃。因此城中雖然困厄,但士氣很高,幾次瀕臨陷落,都起死回生。

薛仁杲打了幾天,始終難以破城,心中有些焦急。

薛舉死後,屍體放在軍中,現在天氣炎熱,薛舉的屍體都臭了,薛仁杲能不急。

眼看難以破城,薛仁杲揚言糧盡,就要撤退。

薛仁杲其實真的糧食要盡了。關西本就窮苦,根本支撐不起數萬大軍連續的征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