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日,黃明遼帶著兩萬多軍隊,終於走出了隴山。
隴山小徑的南部出口在在安戎關附近,離著隴州治所汧源縣城有四十里。
李唐入主關中之後,將扶風郡一分為二,東面為岐州,西面是隴州,治汧源縣。設定隴州的主要目的,便是防範西秦。
自李世民擊敗薛仁杲,奪得隴坻之後,李唐在隴山一線,一直佔據優勢。
後世的六盤山南麓,此時叫分水嶺,也叫做隴坻。誰控制了隴坻大道,誰便能掌握出兵的主動權。這也是薛舉為什麼放著最近的隴州不打,而偏偏北上繞道涇原的原因。
李唐的隴州刺史叫常達。
常達是在霍邑之戰後加入唐軍的,頗得李淵信重。
此次為了配合李唐淺水原的戰事,常達主動從大震關(今陝西省隴縣固關鎮關山頂東坡)出擊,騷擾薛舉的大後方秦州。
隋軍從隴山殺出之後,正好落到常達的身後。
黃明遼顧不得管常達,而是疾馳向東,直逼隴州城。
三軍在隴山之中折騰了近十日,人困馬乏,只有拿下隴州城,才能建立一個穩定的前進基地。
兩萬多隋軍,待在帶著隴山之中,每日只能在懸崖峭壁處穿梭,早就逼著一股勁呢。
於是隋軍一路東進,長驅直入。
隴州雖是邊州,但剛剛設州,治所本身是個小縣城,人口不多且城池也不大。州中軍隊,也大部為常達帶走,州城空虛。
隋軍出現在城外,本就給了隴州城極大的震撼,一擊之下,便趁勢攻破了隴州城。
佔領隴州之後,黃明遠命令白伏願率領三千人馬,鎮守此地,其餘諸軍,不得歇息,繼續向東前進。
對此,諸將皆有些不理解。
眾人連日奔波,人困馬乏,早就疲憊不堪。到了隴州,正想著修整一番,卻沒料到黃明遼根本不給眾人這個機會。
再往東走,到長安數百里,沒個頭啊。
黃明遼知道這些日子,對眾人的精力、士氣有很大挑戰。自己從西域帶的舊部還好一些,多經戰陣,但其餘部隊,多是胡兵,本就紀律性差,此時早就安耐不住了。
黃明遼乃對眾人說道:“此次入關,本就行險,稍有不慎,便是全軍覆沒的下場。為今要想求勝,只得快速進擊。
諸將士辛苦,我皆知之。打下長安城,以李唐府庫,犒勞諸位。”
當兵打仗,為的就是前途和財貨。黃明遼以重賞誘之,一眾胡兵立刻就激昂起來。眾人嚷嚷著要去長安,彷彿封賞之物,就在眼前。
留下白伏願,是因為隴州西面還有大震關的常達,否則黃明遼根本不會在此留兵。
隋軍東進,雖說沒有後方,但也不能讓常達尾追其後,以防生變。這麼長一條尾巴,必須得想辦法砍掉。
兩萬多隋軍,沿著汧水一路向東南方向。
雖然沿途縣城,幾乎都不設防,但黃明遼根本就沒有時間去顧及這些城池。
這次南下,黃明遼唯一的目標就是長安,或者說是李淵的主力,城池,破了李唐,什麼時候都能奪。
汧水在虢縣(今寶雞市陳倉區虢鎮)匯入渭水之中,這裡已經在陳倉城以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