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十八章 兵臨長安

李道彥兵敗澇水,史萬寶率殘部投降,至此長安以西,再無成規模的唐軍主力。

於是尉遲恭趁勢渡過澇水,順河而下,直趨長安。

七月二十四日,尉遲恭率先鋒騎兵,兵臨長安城下。

長安城內的文武百官、世家大族都希望李道彥能重現昔日楊昭的奇蹟,但最後迎來的,卻是長安城外高掛的李道彥的人頭。

這顆斗大的血淋淋的人頭,可是嚇壞了所有人。

李孝基站在城頭,望著城外的隋軍騎兵,袖子裡的手都有些顫抖。當年陳後主聽到北軍渡過長江,怕就是這種感受吧。

對於黃明遼的東進,長安小朝廷能做的並不多。

長安城的兵都讓李淵帶走了,李孝基手中不過萬餘人,光是防守整個長安城都吃力,更不可能主動出擊。

其實李孝基的一應處置,並沒有什麼錯。

聽到隋軍突然殺入關中的訊息之中,李孝基還以為是梁默從漢中出兵了。他一面急報在同州的李淵,一面調李道彥阻擊隋軍,爭取佈置防禦和李淵回軍的時間。

但誰也沒想到李道彥敗得這麼快,敗得這麼幹脆。

此乃天喪李唐。

長安城內,李淵雖然是留下來七個留守大臣,但真正拿主意的還是李孝基和裴寂,尤其是在軍事上,皆是李孝基說了算。

李淵的祖父李虎有八個兒子,十多個孫子。這些人在李淵造反之後,活著的基本都加入到李淵的造反隊伍中。

而諸同輩兄弟中,在關中起事的李神通和與李淵關係最為親密的李孝基二人的地位更高一籌,是李淵的左膀右臂。

面對來勢洶洶的隋軍,李孝基雖然心中震撼,但也沒有旁的辦法。一旦隋軍入城,李家就是身死族滅的下場。

所以李孝基只能硬撐著,撐到李淵主力回援。

長安城中能用的將領,基本都被派出去了,也就李孝基、李幼良和趙慈景三人可以領軍。至於萬餘人的軍隊,看起來不少,但長安城周長有上萬丈(36公里),這點軍隊鋪開,都站不滿長安城牆。

李孝基只得徵發城中百姓,幫著守城。

男丁不足,李孝基連牢裡的死囚、宮中的內侍,甚至是老人、小孩和女人都組織起來,以備守城。

守城之人的數量看起來是多了,可形形色色,什麼人都有,烏壓壓的,如鴨子一般,實在讓人頭痛。

看著城頭不少嚇得瑟瑟發抖的女人,李孝基心中更是彆扭,李唐已經到了要靠女人保護的地步了。

可不用這些人,李孝基也沒人可用。

城中世家大族倒是不少,而且不少人還願意幫著李孝基守城。可是對於這些人,李孝基著實是不敢相信。

他們這群人,再討厭黃明遠,可也怕死,誰知道會不會藉著守城的機會,開啟城門,迎隋軍入城。

李孝基只得把這些人集中起來,又雜以心腹部隊,以為預備隊救援。

至於各城門處,則是分遣心腹將領,各統帥數百士兵和一群青壯,守禦城門。

長安城不僅僅是大,還有十三處城門,更加攤薄了守軍力量。

李孝基要分守十三處,可只要一處城門失守,長安城就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