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豐倉離著潼關實在太近了,不過是一個急行軍的距離。等到第二日天亮,城頭上的唐軍便突然發現,城外竟然佈滿了隋軍。
高聳的隋軍大旗迎風飄揚,那絳色極其地礙眼。
聞聽隋軍訊息的李建成大吃一驚,他著急忙慌地爬上倉城城牆,扶著女牆遠望,便見城南一片,密密麻麻,盡是隋軍的營帳。
李建成的心涼了半截。
永豐倉和潼關不同,他最初的目的是儲存從黃河運送到渭水的物資,是一箇中轉站,所選之地,自是交通便利地開闊之地。
從潼關到華陰這一段,雖然狹窄,但畢竟是交通要地,永豐倉這種閒人免進的要地自不能像關卡一樣攔路。
所以永豐倉是修在大道以北的。
按照原計劃,李建成準備在永豐倉南的大道之上,修建一個攔路大寨,以防隋軍西進,還能和永豐倉成犄角之勢。
但千算萬算,李建成沒料到屈突通會跟進的這麼快,他還沒來得及立寨,屈突通的大寨倒是立好了。
屈突通這個老兒,縮頭烏龜做了大半年,死活待在潼關裡不出來,這次他怎麼敢?
難道不怕自己是誘敵之計?
永豐倉背靠渭水,只有南、西兩個方向可通。而隋軍在兩處各立了一個寨子,這是要將他們牢牢困死。
這時劉文靜也來了,眼看城下的局勢,立刻便說道:“殿下,要防止屈突通老兒西進華陰,關中可無這麼多兵力阻擋。”
隋軍兩面立寨,將永豐倉困在裡面,自然永豐倉前的華陰至潼關大道也為隋軍掌握,可以這麼說,隋軍已經殺入關中了。
至少劉文靜料錯了,屈突通還是那個謹慎的屈突通,他這點兵馬,圍困李建成尚有不足,怎麼敢西進。
屈突通早就打死了主意,之前是一個拖字訣,現在就是一個困字訣,就是不跟你死戰。
隋軍兵臨城下,李建成立刻準備開戰。
之前李建成壓著屈突通打了半年,自我感覺還不錯。
不過此時李建成的硬實力,並不如屈突通。因為長孫順德所部被調走,李建成麾下只剩王長諧的天紀軍,竇誕的萬年道參旗軍,工部尚書獨孤懷恩和呂紹宗當初圍攻河東的軍隊,以及李建成手中的本部,不過五萬人。
至於劉文靜的兵權,則全交出去了。
各部之中,除了王長諧的天紀軍和李建成的本部,戰力並不強。當然渭水以北,尚有孫華所部和張瑾的羽林軍,以及蒲城的馮少師和龍門關的李神符部,但都是鞭長莫及。
張文遠屯兵蒲坂,劉雲芳屯兵龍門,同州諸軍的壓力遠比李建成大的多。
不過李建成顧不得這麼多了,他必須擊敗屈突通,來彌補他剛剛犯下的大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