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七十九章 水遁突圍

李淵造反後,李大亮棄官投奔李淵,被任命為天節軍的行軍司馬。

同官城外,便是銅官水,也叫同官水。

無論是隋軍還是唐軍並無水軍在此,因此對這條水流並不豐的河道,防禦上並不重視。

銅官水發源於同官北面的群山之中,向南在華原縣匯入沮水之中。在李大亮看來,既然雙方並未對銅官水有防禦,不若命三軍將士,乘船順流南下,直達華原。

隋軍騎兵雖強,但總不能殺到河面之上。

張平高正苦思無計,聽得李大亮的建議,心中大喜。於是依李大亮之計,命人在城中打造船隻,以為渡河之用。

當地人很少行船,哪有什麼船隻,還得滿足一萬多人所乘。

為此張平高連整個縣城中的樹木都砍光了。至於門、窗也是拆的個乾乾淨淨。甚至連百姓手中的羊皮,都集中起來。

整個同官縣城之中,佈滿了製作粗糙的船隻。

當然這樣船隻也不夠,張平高乃命人攜帶一日軍糧和武器裝備,其餘物品,全部丟棄。

從同官到華原有四十多里,一日行軍,也能到了。

華原縣作為同官的後方基地,不缺糧食。

也就是李淵突圍的當日,張平高率部一萬兩千餘人從同官城突圍。眾人從西門出城,直奔城西的同官河。

這千餘各式各樣的船隻,倒也運送方便,幾個人扛著,到了河邊,放下之後,便能航行。

因為船隻不高,各種小船之上,密密麻麻擠滿了人。

不少人因為船隻狹窄,甚至失腳落水。

而船隻之間,相互碰撞、擠壓,更是不知道有多少船隻,因此而側翻。這些小舢板,幾乎沒什麼保護能力,甚至有些因為上的人太多,直接沉入水中。

張平高也顧不得這些,只得不斷催促眾人上船。

到了五更天,大隊人馬,終於向南而去。

整個河面之上,遍佈小船,就跟水上漂浮的垃圾一般,密密麻麻,到處都是。

但眾人總算是離開了。

張平高在船上回望同官,無限的惆悵。同官城中,尚有五百士兵,是張平高留下的人。他命這群人在城頭上廣佈旗幟,又多敲鼓鳴鑼,以迷惑隋軍,為主力爭取時間。

當然,這群人的下場,可以遇見了。

張平高在同官城待了大半年,倒是有些感情了。

這一走,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