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軍在營中四面縱火,火勢順著營帳,直撲中軍,將各處的折威軍給隔開。
雖然楊屯已經盡力整理了部隊,但仍有大批的軍隊四散。
戰場混亂,營中如一片火海。
面對隋軍重重圍困堵截,楊屯雖然知道,此時宜堅守而不宜出擊,但他也明白,此時大營已經沒法守了,勉強困守,只有覆滅的下場。
所以楊屯決定,拼著傷亡慘重,也要往渭南城突圍。
零口離著渭南城,不過十幾裡地,只要逃入城中,隋軍大隊的騎兵,便無法對他們構成威脅了。
於是楊屯將三軍以大纛為中心,向外形成數重的矛陣,然後依託陣型往東撤。
雖然撤的不快,但依託陣型,部隊傷亡反而不大。
而且因為營中混亂不堪,各處奮戰計程車兵也摸不到頭緒,只得各自為戰,或是逃命,宛如一盤散沙。但離開大營這片火海,楊屯的大纛更加鮮明。
於是折威軍的亂兵,在大纛的指引下,逐漸匯聚到一起。
而相反,隋軍騎兵因為有營帳阻擋,反而有些影響速度。
當然整體上,仍是隋軍壓著折威軍打。
不過折威軍也算是有韌性,面對隋軍騎兵一次又一次的衝擊,竟然始終沒有崩潰,反而韌勁十足。
這支軍隊開始緩過來了。
十餘里的距離,隋軍騎兵連續發動了五次衝鋒,最終還是沒有留下楊屯。而且最後一次,楊屯還有餘力組織反擊,以強弩佈陣,殺傷不少隋軍。
最後,且戰且退的楊屯率領四千餘人,逃入渭南城中。
雖然折威軍只剩下三分之一的數量,但撤入城中,便意味著防禦的能力大大增加。
隋軍多以騎兵為主,可沒有那麼大的本事,攻打一個有四千人的堅城。
此時黃明遼來到渭南城下,望著巍峨的城池,不住地皺眉。這一次麻煩大了,原本一場十拿九穩的戰役,誰曾想敵軍這麼有韌勁,讓神武衛偏偏做成了一鍋夾生飯。
神武衛雖然戰力驚人,但連續奔波數月,體力和精力消耗巨大,已經跟不上黃明遼的指揮棒了。
現在這折威軍四千餘人屯兵渭南,不管打與不打,都是麻煩啊。
攻城是不可能的,哪有那個時間。
部將建議黃明遼派人勸降楊屯,至少也得穩住楊屯。黃明遼沒有辦法,也只得同意。
這時從渭北方向來的斥候也趕到營中,向黃明遼彙報姜寶誼部正準備渡河。
黃明遼忍不住握緊了拳頭。
屋漏偏逢連夜雨。
既然已經擊敗楊屯,雖然這邊的仗還沒有結束,但也必須分兵去攔截姜寶誼,爭取戰果最大化。
只是三軍戰了一夜,滿是疲乏,鐵打的人也熬不住。
而黃明遼更是數日未眠,眼中滿是血絲。
“熬過這一仗,開府庫,封賞三軍。”
黃明遼連夜直率萬人北上,去迎擊姜寶誼。而為防止楊屯逃走,又命領尉遲恭率五千人馬,收拾戰場,看住渭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