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神武衛將士,在馳奔了上百里之後,歇了不到半日,又要出擊。
而且還是連夜出擊。
而半天的修整,幾乎是一個奢侈。
不得不承認,在沒有機械化、摩托化的時代,一支能跑的軍隊,絕對是一支極其可怕的軍隊。
眾人直奔長安,黃明遼沒有在藍田留兵。
不是黃明遼不想留,而是他手中已經沒多少軍隊,再分兵,靠著三三兩兩的兵馬,就別想再打了。
本來黃明遼還想令位於藍田關的李仁政、衛文通率部接收藍田大營,最後想了想,還是放棄了這個決定。
藍田關的隋軍,是一枚瓶塞,牢牢地將李淵堵在關中,使其不能向東南。
現在敵暗我明,李淵上萬人馬,灑在黃土臺塬,誰也找不到。即使黃明遼判斷李淵的目標是長安,也不排除,李淵再殺個回馬槍南下。
而一旦藍田關出了破綻,被李淵趁虛而入,這瓶子就徹底廢了。
所以為求穩妥,藍田關不能動。
迎著夜色,黃明遼率領全軍,一路浩浩蕩蕩,向西北而進。
很快明月高懸,四周一片寂靜,只有灑灑的草聲和三軍的腳步聲。
黃明遼騎在馬上,心中的思慮隨著夜色漸上,也越來越濃。
眾人多不乘馬,但少不得黃明遼這個主帥的。
黃明遼有兩個疑問。
一是,李淵為什麼在藍武道上故佈疑陣,真的只是想讓自己以為他們已經突圍了嗎?
二是,以李淵這麼聰明的人,不會看不明白,長安是個絕地,十死無生,可他為什麼還要趕往長安?
真非向長安不可,那唐軍直接從東渭橋方向突圍便是,何必再向新豐、藍田兜個圈子?
最重要的,那五千藍田軍去哪了?
若往南了,那在秦嶺何處?若往北,則是跟著李淵一起趕往長安,還是準備潛伏在黃土臺塬中,在隋唐決戰時,突然殺出,決定戰場走向?
這些,黃明遼都想不通。
三軍連夜行軍,已經趕到灞上,離著長安已不遠矣。
“唐軍也真是奇怪,這麼長時間拿不下藍田關,為什麼不從金州(西城郡)出兵,北擊上洛郡呢?”
黃明遼隨口道:“他倒是想,叢山峻嶺,要想得勝,金州得準備多少軍隊?”
這時黃明遼臉色微變,忽然意識到什麼。
“你說李淵進關中之後,李仁政、衛文通便鎖死了藍武道;焦方威鎖死了子午、儻駱、褒斜三道;梁默佔領河池之後,又鎖死了陳倉道。再加上秦州後來落到薛舉手中,唐軍自不能走祁山道,那麼唐軍是怎麼入的巴蜀?”
尉遲恭想了想道:“李孝恭走的是陳倉道入的蜀,當時梁默沒有將陳倉道完全鎖死。”“那後來負責經略金州的李元吉、陳演壽、夏侯端呢?”
尉遲恭臉色突然大變。
“難道?”
黃明遼說道:“秦嶺中有一條新發現的路,而李淵已經掌握了此路。李淵不可能去長安的,他的目的還是經秦嶺,入巴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