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史那俟利弗帶著部眾在韋紇部待了兩日,倒也比較平靜。雙方都有想法,所以也都較為隱忍。
而阿史那俟利弗始終沒找到引誘藥羅葛·菩薩出擊的機會,藥羅葛·菩薩的厲害他很清楚,根本不敢輕舉妄動,以防打草驚蛇,引起對方的懷疑。
然而沒等他開口,藥羅葛·菩薩倒是主動找他了。
隋軍要對付韋紇部,韋紇部也想著對付隋軍。藥羅葛·菩薩想了一個好計策,既然隋軍在追擊阿史那俟利弗,倒不如用阿史那俟利弗來引誘隋軍上鉤。
這片山林是韋紇部的主場,一旦陷進來,就只能被韋紇部牽著鼻子走。
藥羅葛·菩薩沒想過全殲隋軍,那樣是結成死仇,他也沒那個實力。只要能重創隋軍一番,便能使其收縮勢力,這樣南下故地便成了順理成章的事情。
阿史那俟利弗聽到藥羅葛·菩薩這個計劃,心中狂喜。
這真是想什麼便來什麼了。
不過阿史那俟利弗到底是個梟雄人物,又多學了漢人的那些彎彎繞繞,心機深沉。他心裡很清楚,這事明顯是藥羅葛·菩薩拿他當魚餌,若不是他跟隋軍有聯絡,真照此計實行了,韋紇部勝不勝他不清楚,反正他這點人戰後估計剩不下不多。
所以這麼明擺的事情,他要是太積極了,定會讓藥羅葛·菩薩察覺出不對來。
所以阿史那俟利弗立刻裝作為難的樣子,想要拒絕。
他理由也很充沛,他這一行人逃了這麼久,疲憊不堪,糧食短缺,已經無力再逃。搞不好引不來隋軍,倒把自己陷進去了。
藥羅葛·菩薩知道阿史那俟利弗是個人精,無力不討好,怕是看出來沒什麼好處,所以不願意參和。
於是他許諾,贈送給阿史那俟利弗牛、羊各三千頭,馬一千匹,以解其部的困境。同時此戰之後,將娑陵水一帶草場交給阿史那俟利弗部。
阿史那俟利弗聽了不由暗罵,一個一個,都拿娑陵水草場跟自己交易,可那本來就是自己的東西。
還沒有公理!
不過阿史那俟利弗也擔心拒絕狠了,打消了藥羅葛·菩薩的念頭。
於是稍微推拒兩下,便答應了。
事後,藥羅葛·菩薩的母親烏羅渾對於阿史那俟利弗表現出的忠誠表示了懷疑,她總覺得阿史那俟利弗答應的太順了。
藥羅葛·菩薩倒是不在意,他當然不相信阿史那俟利弗的忠誠,那就不是一個會忠誠的人。
可阿史那俟利弗將隋人得罪死了,上天入地無門,除了韋紇部,再無去處。他要想存活下去,就必須得聽韋紇部的。
至於阿史那俟利弗最後答應引誘隋軍,他倒是更為理解。
阿史那俟利弗難道不知道這種選擇的後果嗎?看似是他選擇了這麼去做,其實他根本別無選擇,很多時候明知前面是坑,為了活下去,也得蹚過去。當初韋紇部逃往北海,不一樣是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