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真不是人力可以改變的。
李密雖然出身關隴,但他孤身一人逃出,身邊眾人,不是各地盜匪,就是山東豪強,其實力組成,連楊玄感亦有不如。
這些山東人,生於斯,長於斯。若讓他們放棄基業,前往一個前途未明的關中,他們如何能夠願意。
而且就算大家到了關中,必然會有關隴前來分一杯羹。李密本就出身關隴,到時候關東人士怕是要為關隴做嫁衣了。
再者齊周之爭剛過去不過四十年,年紀大的,尚未去世。關東、關西,可謂世仇,關東人士可不願前往關中去捧關西人士的臭腳。
所以綜合起來,就是放棄河南根基前往關中,乃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純屬空想。
今天李密敢下令眾人前往關中,不用明天,今天晚上,下屬所有的將領就能反叛個乾淨。
而光李密一人前往關中,有什麼用。
於是李密只得說道:“君之所圖,吾亦思之久矣,誠乃上策。但昏主尚存,從兵猶眾,我之所部,並是山東人,既見未下洛陽,何肯相隨西入?諸將出於群盜,本就少有忠義之心,若留之分於各地,怕是要各競雄雌。”
這話是事實,也是推辭。
柴孝和眼看李密顧念如今的家底,不敢打破瓶瓶罐罐,也沒辦法,還想再勸,卻為李密所阻。
柴孝和在心中不由得暗歎,李法主怕也不是英雄啊。
李密雖然沒有從計西進,但過了沒多久,便捲土重來,直逼洛陽城下。
這一次李密的攻勢比上一次還要猛烈,其部屢破隋軍。
楊侗也為李密的攻勢所懾,最後不得不任命前來救援東都的王世充為將,東進偃師,抵禦李密。
王世充從淮北趕來救援東都,諸部皆怯戰,唯有王世充卻是拼死向前,死戰不退。一腔熱血之下,竟然和魏軍打得有來有往,甚至在區域性戰場還屢屢有斬獲。
雖然戰果不大,可跟其餘連連兵敗的將領相比,王世充就顯得難能可貴了。
王世充又走通了郭文懿的路子,送錢、送物,以求獲得兵權。
郭文懿在朝中大權在握,乃是越王楊侗的頂級心腹。只不過他根基要淺一些,最大的問題便是沒有軍隊的支援。
於是郭文懿外聯王世充,屢屢為其進言,幫助其獲得了援兵總指揮的大權。
張方翼之前的大勝,實在讓郭文懿和元文都忌憚壞了,二人根本不敢再讓張方翼領兵。
楊侗出於平衡,也只得同意。
此時王世充也不負眾望,率領五萬人馬,秘密突襲李密所部。李密迎戰失利,連謀士柴孝和亦掉進洛水淹死,為此李密哭得極度悲痛。
之後王世充又在洛口倉西邊紮營,跟李密對峙了一百多天,大小戰鬥打了六十多次。雖未大勝,但也未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