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準備對東都再次發起攻擊,此時他的敵人已經換成了王世充。
王世充是個有心機、有謀略的人。沒有出身,沒有資歷,兜兜轉轉這麼多年,到這個地步,其手段非常人能及啊。
此時王世充雖然擁兵五萬,但真正的嫡系也就兩萬來人,多是江淮兵。剩下的三萬人馬是越王交給他的,但這些禁軍其實對王世充並不感冒。
王世充驅兵前進,號令諸部跟隨,但諸將皆是磨磨蹭蹭,陽奉陰違。
王世充催得急了,這群人甚至還鬧騰一番,差點釀出了軍變。大家怕李密,卻不怕你王世充。
在眾人看來,你王世充算什麼,要家世沒有家世,要名望沒有名望,更沒有打過仗,立過功(剿匪功勞選擇性無視),不過是一個佞幸之徒,憑什麼統領他們。
禁軍之中,盤根錯節,勢力極其複雜。
王世充也知道這群人的心思,根本不敢對這群人相信,指揮這群人想打贏李密, 實在太難了。
可越王的諭令也必須聽, 否則王世充就失去了立身的資本。畢竟王世充靠得就是“諸將皆逃,唯我出兵”的忠誠和勇氣。
於是王世充派遣心腹將領郭士衡、郭什柱趁著月色晦暗之夜偷襲洛口倉,企圖來個先聲奪人。
但李密是什麼人,剛吃完偷襲的虧, 如何會不防備偷襲。於是李密提前設下埋伏, 當王世充所部攀登倉城時,被伏擊的魏國大將王伯當等人擊敗, 士卒戰死、溺死者千餘人。
洛口倉一戰, 如一根大棒子打到了王世充的頭上,打得腦瓜子“嗡嗡”的。此後王世充畏懼魏軍的實力, 再不敢輕易出擊。
但後面的小朝廷可不管那麼多。朝廷給了你那麼多的兵馬和糧食, 要的就是你王世充平賊。你王世充若是跟其他人一樣,也不敢出擊,那跟其他人還有什麼區別。
至於原因,朝廷不想管。
最後逼得王世充沒辦法了, 只得向郭文懿求援, 言自己根本無法約束三軍。
郭文懿也是第一次知曉內情。他這時如夢方醒一般, 才反應過來, 連段達都不能壓制這群禁軍, 更何況是王世充。
不過郭文懿對王世充還算夠意思, 畢竟自己是唯一一個可用的外援, 萬不能讓他先折了。
於是郭文懿勸動了越王楊侗, 給了王世充處置將領的權利, 就是以前的節權。
節權也叫假節權,出現在兩漢之時, 本來是皇帝將節借給執行臨時任務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懾一方, 當這個臣子臨時任務完成後,這個節將會被收回, 後來便專指不經天子同意而能殺人的權利。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的時候,成了掌地方軍政的官往往加使持節、持節或假節的稱號, 擁有節權。
不過這權利太重大, 到了隋朝之後,天子往往不輕授。也就是黃明遠這種統軍大帥出征之時,才會臨時授予節權。
所以王世充這個等級,在之前想擁有節權, 想都不要想。
越王也是對王世充抱有了極大的信任。畢竟這年頭,敢為朝廷戰又能為朝廷戰的, 真真是不多。
當然洛陽小朝廷之中, 不是沒有人看出危害。包括張方翼等人皆認為,授予節權要慎重。可在大多數人看來,王世充就是一個沒出身、沒名望的小人物,隨手可以處置,並不值得大加防範。
而王世充獲得了節權,終於開始能大刀闊斧的整頓三軍了。
其餘諸將,雖然還是不服王世充, 但畢竟王世充握了刀把子, 終於勉強聽令。
不得不說當初張須陀死得虧。老張若是能獲得節權,調集全部力量與瓦崗軍決戰, 也不至於慘死在大海寺。
有了節權,藉口也沒了,王世充終於再次向魏軍發起主動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