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密來說,但凡有更好的選擇,誰用陳智略呢。
很快陳智略到了洛水,按照李密的佈置在洛水東岸埋伏了起來。
對於陳智略的選擇部下皆有些懷疑。即使沒法投降隋軍,至少也要儘快撤退,留在這裡伏擊隋軍,說好了兩面夾擊,實際上就是炮灰,一旦失敗,他們跑都跑不了。
陳智略沒道理對李密這麼忠誠。
陳智略自是有自己的想法,但沒法告訴底下諸將,只得不語,而令諸將聽令。
等了差不多有一個時辰,隋軍終於到了。
隋軍迅速渡過洛水,然後向東而去。
這時陳智略的部下立刻回稟,詢問是不是要向魏公報信。
陳智略望著遠處的隋軍,眼睛有些發飄,也不知道在想什麼。至於部下的話,陳智略似乎沒有聽見,就這麼看著隋軍大舉向東。
直到看不見隋軍的蹤跡了,陳智略在站起來下令道:“咱們渡河西向,向衛公投降!”
諸將皆驚得不敢說話。
他們跟衛公的仇可是一清二楚,半年前,衛公次子,清河公主駙馬黃維揚差點死在他們的手中,現在去向隋軍投降,怎麼想都覺得自尋死路。
“別一副哭喪臉的樣子,衛公他老人家仁慈,前事盡一筆勾銷了。”
實際上陳智略若沒有黃明遠的保證,也是不敢投降的。
前幾日便有人來勸降他,說是什麼親軍府的人,言只要他臨陣倒戈,便不計舊事。
陳智略是多有心機的人,對此根本不相信。
知道後來,對方送來一副蓋著衛公大印的赦書,陳智略這才放下心來。
對於陳智略來說,投降衛公當然比留在李密這裡好。
至於說報復之事,他手裡握著衛公的赦書,只要衛公要些臉皮,就不可能再對他動手。
這兩日他一直沒有臨陣起義,也是受親軍府的人囑託,一直跟著李密,在最關鍵的時候再動手。
現在李密還傻傻地等著設伏,而隋軍已至,也不需要他再留下來了。
陳智略開開心心的去受降,沿途很快便遇到一支隋軍。
但陳智略沒有想到的是,他報上名號,按照對方的要求放下兵器之後,對面的隋軍突然暴起,將其射殺。而陳智略的一眾部下,也被當作俘虜,帶回金墉城。
黃明遠從來沒有赦免過陳智略。
對於黃明遠來說,江都之變的人,他是絕對不能放過的,更不會因為一件小事影響立場。
所以陳智略必死,不是因為他傷了黃維烈,而是因為他參與到江都之變中。
至於陳智略為什麼會有那封赦書,只能問拱衛親軍府的人了。
一個小將來到陳智略的屍體旁,搜出了那封書信。小將看也沒看,便將那封信丟在了一旁的火堆中。
隨著火苗的燃盡,一切都成了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