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楊廣殞命的當日,在江都以東率軍抵抗李子通的名將來護兒返回江都。當然,來護兒是沒有帶兵的。
昨日半夜,有人持天子的聖旨趕往來護兒的大營,命他趕緊返回江都。面對聖旨,來護兒不敢遲疑,遂孤身前來。
當然楊廣並沒有給來護兒下旨,若是真讓來護兒返回江都,也是讓他帶兵平叛,怎麼可能使他孤身前來。
給來護兒下旨的乃是宇文智及。
宇文智及為了造這個反,實際上也是花費了很多心思,做了很多準備。
畢竟這場政變,實際上隱患很大。
首先江都十多萬禁軍,他們並不是完全掌握。不說城中的黃維烈,就是城外的來護兒、左天成二人皆分兵平叛,江都城的西面和東面亦有數萬人馬。這些軍隊若是不能處置妥當,一旦江都宮變的訊息傳到來、左二人軍中,二人必然生亂。
而且來護兒威望、地位極高,在江南影響力也深遠,宇文智及並沒有能必勝的把握。
他當然可以在叛變之後再去派人收攬軍隊,但來護兒、左天成等人麾下軍隊,多傾向於南方,如此未必能成功。
所以宇文智及不得不定計,提前除掉來護兒和左天成二人。
這時封德彝獻計,可憑藉來護兒不知江都情況,然後以天子的名義誆二人返回江都。到時候二人勢單力薄,便任許公處置。
封德彝的計策立刻打動了宇文智及。
封德彝這個人雖然壞,但絕對的聰明絕頂。
於是宇文智及讓他提前寫好了聖旨,等到攻入皇宮之後,立刻派人加蓋印鑑,然後由投靠宇文智及的內侍前往二人宮中宣旨,務必使二人儘快返回。
這聖旨蓋了玉璽,假的也成了真的。
由宮中內侍送聖旨給二人,只要兵變的訊息不傳到二人軍中,二人就絕不可能抗旨。
不得不說,封德彝算準了人心。
聖旨到了來護兒營中,來護兒雖然有些懷疑,現在仗打到關鍵時候,擅調大將,乃兵家大忌。但來的內侍不停地催促,還言“驍果禁軍不穩,聖人急召榮公(來護兒爵位)趕回江都,安撫軍心。”
聽到這來護兒也不再懷疑,遂聽令而行,帶著兒子來整和五十親兵趕回江都。
從來護兒的軍營到江都城,其實只有五十里地。眾人策馬而行,很快就趕到了江都城。
看著巍峨的江都城,來護兒心中感慨萬千。
外面群賊環繞,江都城內還屢屢不穩。現在賊寇已經將刀伸到了脖子上,若是天子再不思振奮,大隋就真完了。
來護兒打定主意,這一次一定要勸天子返回東都。雖然他也清楚虞世基等人有意留天子定都丹陽,但他其實並不贊同。堂堂大國,偏安一隅,算怎麼回事。
此時城門緊閉,來護兒讓兒子來整上前叫門。
很快城門開啟,負責守門的是陳智略,趕緊帶著人上前恭迎來護兒。
來護兒見到陳智略,皺著眉頭問道:“青天白日的,如何關著城門?”
陳智略趕忙回道:“榮公明鑑,這些日子,驍果禁軍逃亡日益增加,根本禁止不住。天子遂下令關閉城門,不許進出。”
來護兒眉頭皺的更深了,情況已經危急到這種地步了嗎?
來護兒遂讓陳智略在前領路,他則在後跟著。
眾人進了城內,街道上一片安靜,不見有一個人影。來護兒帶兵多年,性格警覺,尤其是當初平壤城吃虧之後,更是警惕的很,立刻感到有些不對。
“街上怎麼不見行人?”
聽到來護兒問詢,陳智略也不說話,反而加快了前進的速度。
來護兒見此,心中一震,還沒作出反應,這時街道兩側,突然殺出一群士兵,將來護兒一行團團圍住。
“陳智略,你要幹什麼?”
陳智略大聲喊道:“奉天子詔命,來護兒陰謀造反,格殺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