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未時,戰場上的壞訊息便越傳越多。
勇氣、意志、決心始終無法代替真正的實力,於是沈光、麥孟才二部在宇文定及的圍攻下,傷亡慘重,苦苦支撐。
直到未時,已經到了隋軍不得不救援的地步。
因此不少人紛紛建議黃維揚,儘快出擊,防止沈、麥二部全面崩潰。
黃維揚騎在馬上,盯著東北方向,卻是始終不發一言。
這時連黃維揚身邊的劉仁軌也有些疑慮道:“郎君,莫不是李子通發現了我軍,不敢再出擊。”
黃維揚搖搖頭。
“李子通這個人擅賭,這般良機,能吃下宜陵河大營,他就是真發現我軍,也會派遣一部出擊的。我軍等得起,大不了讓宇文定及吃掉沈光、麥孟才部,大家繼續相持。李子通願意這個結果嗎?”
劉仁軌還年輕,跟在黃維揚擔任書佐,還不是後世那個玲瓏剔透的劉相國。
因此對於黃維揚的判斷,他還是無法盡信。
雖說李子通是不會願意這個結果,但這個結果對於他們也沒什麼好處。郎君說李子通在賭,我軍何嘗不是。
這時管崇、麴威等人也紛紛建議,可派遣一部發起試探性的攻擊,至少可以分攤沈光二人的壓力。
但皆為黃維揚拒絕。
在黃維揚看來,雙方都怕沈、麥二部覆滅,又都想著漁翁得利,現在就是看誰能有底氣撐下去了。他相信對面的不遠處,李子通也在等著局勢的變化,以期出擊。
管崇來見了黃維揚兩次,眼看黃維揚油鹽不進,都有些惱了。這樣等下去,什麼時候是個頭,無論如何,先保全沈、麥二人一部,再做打算。
只是管崇也只得暗自發牢騷,他不太瞭解黃維揚的性格,因此不敢做出頭鳥。
管崇雖然和麴威算兩個副將之一,但這四萬江南軍只是臨時拼湊的,管崇只是臨時統掌而已,話語權並不高。
眾人正百無聊賴地等著,就在這時,前線戰場的斥候快馬急鞭地趕來,沒等馬停穩,便跳下來跪稟道:“楚軍動了!”
黃維揚一驚,忙問道:“動了多少?”
“全動了。楚軍分三路向宜陵河大營發起攻擊,看樣子至少有數萬人之多。”
“好!”
黃維揚心中大喜,周圍的諸將聞之也紛紛來了精神。
包括管崇、麴威等一些第一次見到黃維揚的人,此時紛紛看向黃維揚。眾人不由得歎服黃維揚的判斷力與決斷,皆以為黃明遠後繼有人。
此時李子通動了,黃維揚便要跟著一起動,省得真讓李子通一口氣將宇文定及全部吃下去。
於是黃維揚聚集諸將,下令以蘇烈和陳景宗二人為左、右前鋒,攻擊宜陵河大營。以管崇為左翼主將,從左側出擊,阻止隋軍潰兵逃往江都。以麴威為右翼主將,從右側出擊,渡過宜陵河,直襲楚軍大營,合圍李子通。
而黃維揚自引主力,向宜陵河大營發起攻擊。
這一次,黃維揚要徹底解決宇文定及和李子通兩個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