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士弘正對如何破城犯愁之時,城中突然有人潛出,來到林士弘營中,秘密向林士弘請降。
投降之人叫周何,乃是城中大戶周任的弟弟。
周何告訴林士弘,因楚軍圍城日久,城中已經斷糧, 百姓易子相食,慘不忍睹。周氏不忍同安百姓再受李遂恩剝削,願為內應,開啟城門,迎大楚天軍入城。
林士弘大喜。
不僅僅是有人向他投降,更重要的是, 周何講的城中的情況, 有力地左證了他繼續攻城的決定。
“現在到了相持的關鍵時候, 比的就是雙方的耐力,一旦我軍撤退,就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簣,所以我軍決不能退,勝利就在眼看,只看諸位的決心。”
就好像是告訴大家,我說要攻城你們不願意,現在我說的相信了吧。
出了周氏這麼一個變故,大家再不好反對攻城了。
畢竟城中都到了這種地步,戰果唾手可得,再反對攻擊,得罪的就是三軍將士了。
於是林士弘決定重整軍隊,再次攻城。
林士弘修整了一個星期,馬上又投入到攻城的戰鬥中。
很快林士弘便發現,城中的守軍的戰鬥力,較之前差了許多。楚軍往常攻到城頭, 需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而且往往剛一等城,還沒有站穩腳跟,便遭遇大片的隋軍,被誅殺乾淨。
而今日的攻擊,楚軍竟然三次攻上了懷寧城牆,而且和隋軍相持了好久,這才落敗,這是之前沒有出現過的。
而且林士弘發現,今日隋軍的弓弩,較之前強度弱了許多,這也是楚軍多次攻上城牆的一個重要原因。
林士弘懷疑,城中隋軍的箭失應該所剩不多了。
再結合之前周氏說的懷寧城糧盡之事,林士弘覺得破城之日,就在眼前。
······
楚軍又連著攻了幾日,雖然隋軍的防禦弱了不少,但畢竟破船還有三斤鐵,因此任憑楚軍如何拼命,但始終沒能破城。
這時林士弘又焦急起來。
之前答應獻城的周家始終沒有動靜,讓人產生了懷疑。
其實林士弘並不信任周家,他也是多經風雨之人, 怎麼可能別人一說投降,他就會相信。若林士弘真是這個腦子,也沒有今天的勢力了。
林士弘之前一副相信周何的樣子,只是想讓眾人聽從他攻城的意見,至於周家是不是真的投降,一點也不重要。不過若是周家真能獻城,他也不用在這死磕了,因此對於周家,林士弘還是期待滿滿的。
但周家這幾日光說不做,老是說獻城,可這城在哪裡?這讓林士弘有些急躁起來,若不是還指望周家,他都想砍了周何。
周何雖然沒有離開楚軍軍營,但買通了一個守軍,能夠將城中的訊息傳遞出來。
這日林士弘實在等不及了,便質問周何,周家什麼時候才能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