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章 郊祭天地

衛公元年。

翻過年去,就到了大業十叄年。可大業天子去年就死了,天下又沒有新皇帝,這新一年的年號就成了一個問題。

雖然官方還叫大業十叄年,可在很多人的心中,這一年就成了衛公元年,一如當初未登基的漢王元年一般。

新朝新氣象。

雖然衛公還沒有登基, 但自從建立官職,設定宰相之後,整個信都上下官吏做事的熱情都比以往高漲了幾分。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改官易制,本就是新朝才有的事情。既有新朝,衛公登基還不就是眼前的事。

若不是黃明遠嚴令各地,不得出現亂七八糟的祥瑞之事, 又駁斥了兩個進獻祥瑞的地方官,怕整個河北、河南各地, 早就已經是祥瑞事件滿天飛了。

但黃明遠能壓得住事,壓不住蠢蠢欲動的人心。

無數的人等著大隋滅亡,新朝建立,好加官進爵,封妻廕子。所以大隋的滅亡,只是時間的問題,等瓜熟而蒂落。

正月初五,這新年剛過,陳遠、鄧議、崔仁壽、楊元弘等一干重臣便聯合上書請求,進行祭祀天地大禮,甚至李子孝也私下裡詢問過黃明遠此事。

對於封建王朝來說,春天的確有祭祀的習慣,但時間一般多在二、叄月份。此時剛過完年,天氣尚寒,去年的事務尚未封存,新一年的事務亦尚未理順, 就大張旗鼓, 進行祭祀, 黃明遠總覺得太折騰了。

不過眾人也有原因。

自年前設定百官,意味著新朝初立,大隋的中心便正式轉移到信都。

然萬方百姓,並不瞭解其中的意義。四方屬國,也皆以為洛陽為正堂,甚至到現在洛陽還有很多滯留的各方使節。只有在信都舉行祭祀,宣告天地,這信都朝廷的正統性、合法性才能完全樹立起來。

黃明遠聽著眾人的意見倒也有道理,名不正則言不順啊。要想四方歸鄉,還非得來場大祭祀,讓四方矚目,讓天下皆知。於是黃明遠便同意了此事,並令宰相房玄齡和禮部尚書崔弘壽二人負責。

不過黃明遠想的過於簡單了。

上述當然是一個重要原因,但更重要的是眾人希望透過祭天來向天下人宣示黃明遠的地位。

既然是祭祀,自然是黃明遠為主。但郊祭天地又素來是天子的事情,這樣雙方不就套在一起了。

按照陳遠想的,只要大家都把黃明遠當成皇帝來對待, 那黃明遠即使沒有登基,沒有那些虛禮,但跟真正的皇帝又有什麼區別呢。

祭祀大典定在正月二十二日,還有半個月的時間。

禮部官員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但隨之而來的便是一個重要的問題。祭祀之時,誰是首獻,誰是亞獻,誰是終獻,還有到時候蕭後和燕王怎麼安排。

這玩意看起來只是獻個酒,一個虛名而已,但事關禮法、正統,在眾人心中極其神聖,容不得絲毫差錯。

祭祀這東西,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就是給旁人看,這東西別說是出了差錯,就是其中的某些不合理的小舉動,都會給人引得無限遐想。

歷史上長壽二年(693年),武則天以魏王承嗣為亞獻,當月便出現了宮女韋團兒誣告皇嗣李旦謀反之事,皇嗣妃劉氏、德妃竇氏被殺,安金藏剖腹明志才救了李旦。

所以對於這事,禮部也不敢擅作主張,報到政事堂。

這首獻不用說,必然是黃明遠。至於蕭後和燕王,眾人也都傾向於不參加。提升黃明遠在百姓心中地位一個很重要的方式,就是使蕭後、燕王完全消失於人前,非必要不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