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驤衛改編為左侯衛,為第十衛,號武驤;
控鶴衛改編為左驍衛,為第十一衛,號控鶴;
豹韜衛改編為右靖衛,為第十二衛,號豹韜;
虎捷衛改編為左屯衛,為第十三衛,號虎捷;
右驍衛軍為第十四衛,號驍騎;
天策衛改編為左領衛,為第十五衛,號天策;
神策衛改編為右領衛,為第十六衛,號神策;
新建左、右御衛,為第十七、十八衛,分別號武威和神威。
一共十八個衛軍,其中第一至第五為上五衛,為主力野戰軍。”
聽得陳克敵將改編內容說完,黃維揚久久沒有說話,心中默默地品味著父親的這番設計。
看似不過是安排幾個軍號,但其中包含了無數學問。
首先各部基本按戰功和組建順序進行排列,上五衛中,除了第五衛鄒山衛,皆是戰功赫赫。陰山衛是由當初豐州老兵組建,而遼東衛、右屯衛、右侯衛都是以當初左武衛骨幹建立的,而鄒山衛是黃氏家臣、親卷,這麼排,誰也沒有話說。
而上五衛的設定,突出了老兵貢獻,也加深了各部忠誠。
至於其餘各部,並不好對上五衛有意見。因為其餘各衛將領,多是從上五衛走出的,有誰會對孃家不滿,只有妥妥的榮譽感。
同時改新名字,既是貫徹了十二衛府傳統,也意味著中央可以有正當理由對各衛進行組織變動,去蕪存菁。樞密院的改動,基本上貫徹的便是父親的意志。
而保留軍號,則意味著又保留了這支軍隊的傳統和榮譽,不至於使軍心發生動盪。
“鄒山衛改了左武衛,那原來的左武衛呢?”
“原左武衛解散,抽調一萬多部隊,分別充實到各部和各都督府,咱們也分到一千五六百人,按照樞密院的要求,這些人分為各級軍官,最低也得是火長、隊率。”
黃維揚點點頭。
左武衛是父親的親兵,如此抽兵分派,將會大大加深父親對各衛、各都督府的控制。
“那左武衛剩餘的軍隊呢?”
“剩餘各部,組建四個軍,分別為武衛、虎賁、千牛、金吾。同時抽調鄒山衛一軍,為奉辰,陰山、遼東、右屯、右侯各抽調千人為骨幹,建玉鈐軍,此六軍,各轄五營,約八千人,再加上鷹擊、虎騎、神機三軍,為禁衛九軍。
衛公親衛狼牙軍改為御前備身營,號狼牙;大將軍府衙兵改為左羽林府衛;左武衛警衛營改為右羽林府衛;新建御前帶刀侍衛營,抽調各家親勳子弟組建。
信都衛公府衛改為左監門府衛,洛陽衛公府衛改為右監門府衛。
此兩營四府衛,為內六軍。
禁衛九軍和內六軍的調遣不經過樞密院,為衛公直屬。”
黃維揚明白,這個編制,差不多就是以後新朝的部隊編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