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八十七章 巴蜀李唐

李淵進入巴蜀之後,並不是如想象的那般,虎入深山,龍歸大海。

此時的整個巴蜀,已俱為關隴家族所瓜分。雖然三十餘郡望風皆降,但很多郡縣,只是名義上的歸附,原本的太守、郡尉仍掌握著權利,很多郡縣,都是聽調不聽宣。

對此,李淵也沒有辦法。

巴蜀名義上投降,看得也不是他的面子。

李淵失了關中,主力部隊幾乎喪失殆盡。雖然他還是那個大丞相唐王,可他要想坐穩屁股底下的位置,就得獲得關隴世家的支援,否則在巴蜀之地,他是寸步難行。

為了儘快的最大限度的收攏人心,李淵繼續發揮他的封官本事,入蜀之後,便大封群臣。

跟著他逃到巴蜀的舊部要封,這是忠臣;在巴蜀的關隴人士要封,這是根基;巴蜀本地的世家大族要封,這是維持巴蜀內部穩定的最重要一環;巴蜀周邊願意歸附的蠻族也要封,這是穩定四境重要的一環。

為此李淵前前後後封了五十多個國公,還有一百餘個縣公,整個成都小朝廷,真正成了國公滿地走,縣公不如狗。

不過靠著這一手,李淵算是勉強維持住巴蜀的局面,獲得了關隴和當地人的支援。

李淵於是開始以蜀郡為核心,收取權利,收攏百姓,收斂財富。

在政治上,李淵寬簡刑罰,制定新律,“惟制殺人、劫盜、背軍、叛逆者死”,其餘一併蠲除。在用人上,李淵擇賢選士,廣招人才。在軍事上,加強武備,在巴蜀大力推行府兵制,兵農合一,減少軍事開支。在經濟上,勸課農桑,蠲減徭賦,提倡節儉,禁行屠酤。在賦役上,初定均田租、庸、調法,推行租庸調製。幣制上,廢舊隋錢,效彷西漢五銖的嚴格規範,開鑄新幣。

而李淵本人,也虛心納諫,以身作則,厲行節儉。

經過多項制度的推行和李淵的苦心經營,一年之內,李唐在巴蜀的經營體系開始順利構建,賦稅、兵丁也開始源源不斷地流到李淵的手中。

到了年末,李淵手中已經有可用之兵八萬,對巴蜀的影響力、控制力也大大增強。

眼看文治起到了作用,李淵便準備對周邊露出獠牙,以達到穩定內部,收攏兵權的目的。

李淵最先動手的便是西面的開州蠻。此時開州、通州、夔州、歸州盡陷,李唐東面大門盡開,李淵急切地希望關上這扇大門。

對於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隋唐時期多以蠻、獠稱呼。這些人來援複雜,分佈範圍廣泛,不循王化,降降叛叛,乃是中原王朝治理西南地區的一顆定時炸彈。

開州蠻是賨人的一支。

秦並天下,以為黔中郡,薄賦其人,口歲出錢四十,巴(地)人謂賦為賨,遂因名焉。該民族勇勐彪悍,且善歌舞。

賨人在三國時被劉備擊敗,漸漸沒落,但開州蠻自入隋之後,投降大隋,漸漸復興起來。

天下大亂之後,開州蠻首領冉肇則佔據盛山縣(今重慶市開州區)。李淵佔領關中之後,為宣撫巴蜀,便封對方為開州刺史。

本來冉肇則也只是佔據一地,做他的土皇帝,但奈何天下大勢變得太快,給了冉肇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