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來,只有西梁建都江陵,只有蕭氏給他們提供了唯一一個希望,這對於荊襄世家來說,可謂是無上的恩賜。所以荊襄各家對蕭氏的感激、懷念就如滔滔江水一般,連綿不絕了。
這也是蕭銑一個縣令而一躍而成荊襄的統治者最大的原因。
李世民獲得了蕭銑,便能透過蕭銑,盡收荊襄世家之心。到時候雙方勾連在一起,打著復興荊襄的野望,那仗就有得打了。
若非迫不得已,陳克敵絕不願意蕭銑落入李世民之手,甚至殺了蕭銑,都比資敵要強。
陳克敵幾乎是略一猶豫,便下定決心,出擊巴陵。
面對李世民,雖然陳克敵沒有多大勝算,但現在是能拖一天是一天了。
於是陳克敵命令全軍開拔,趕往巴陵。陳克敵率領主力水師,一路從長江向東,搶佔巴陵城東北方向的君山島,卡住荊江口,斷絕巴陵到江陵的水上道路。而五十九軍和周紹則麾下步兵則從陸城出發,沿著官道,直達巴陵城北面的芭蕉湖西岸,構建防禦陣線,並作出威脅巴陵城的態勢。
陳克敵作出威脅李世民後路的舉動,不怕他還能從容收取荊南。
隋軍西進很迅捷。
從陸城到巴陵城北面差不多有六十多里路,水路距離亦差不多。 陳克敵命令艨艟小艦,脫離主艦隊,一路向西開道。
也是李世民將重心都放在了巴陵,而他手上水軍船隻並不多,在巴陵以北的長江上並沒有佈置太大的巡防船隻。
於是隋軍水師如空中飛馳的蒼鷹一般,穿透雲霄,掃平四宇,直插到君山位置。
同樣因為唐軍水師部隊較少,君山的重要性也沒有顯現出來。唐軍在君山島駐防的軍隊少的可憐,因此被隋軍一擊之下,便從容佔領。
先頭部隊佔領君山島,為主力開啟了前進的道路。
陳克敵帶著佔領艦隊逆流而上,很快便趕到了君山島。不得不說,當初魯肅選在對岸建“閱軍樓”,成為巴陵城也就是岳陽樓的前身,其戰略眼光絕對是頂級的。君山島和巴陵城一左一右,隔江而對,直接便可封鎖住洞庭湖和湘江的北大門。
君山島有一片很大的良港,適合船隊駐紮。
這時,陳克敵命人打起隋軍的大旗,之前他為了不讓唐軍發現蹤跡,一直偽裝成唐軍船隻西進的。
而現在刀已經插到了唐軍的胸膛處,再遮掩亦沒有了意義。
陳克敵需要那迎風飄揚的“隋”字大旗,來提升蕭銑守禦的決心。陳克敵又命令船隊將船隻沿著湘水,自南向北排開,使其連亙成一條長龍,以壯其勢。
現在援兵已到,就看蕭銑會不會出爾反爾,坑李世民一把。若蕭銑真如此,被斷了歸路的李世民,怕是要喝一壺了。
點選下載本站APP,海量,免費暢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