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取漢口,漢陽便在望了。
從漢口到漢陽之間,不過是短短的一水之隔。隋軍隨時可以以漢口為後勤基地,攻打漢陽。
這一次,黃維揚決定發揮兵力優勢,以左衛率營和六十四軍、水師一部攻打翼際山防線,由席玭負責指揮;而右衛率營和六十三軍和水師主力攻打鸚鵡洲防線,由神策衛左副總管王增辯負責指揮。
五十七軍傷亡慘重,戰力未完全恢復,只能作為總預備隊了。
兩路齊出,相互策應,三軍會師於漢陽城下。
隋軍的這一次攻擊,並不像上次那般盲目,沒有重點,跟沒頭蒼蠅一般亂竄。作為前敵指揮官的席玭既不準備打蝦蟆磯,也不準備打月湖,而是把重心放在了最難打的翼際山。
在席玭看來,不管怎麼打,都要拿下翼際山才算破防。而無論是月湖、鐵門關還是蝦蟆磯,都是圍繞著翼際山設防的。
只要翼際山一破,其餘諸處便沒有了防禦的意義。先打翼際山,也省卻了隋軍一處一處去攻的困難。
對於席玭來說,唐軍越是想用密集的防線將他們拖死,他就偏不遂你願。再亂如麻的繩子,只要找準一頭,便迎刃而解了。
席玭手中有兩支部隊,但他沒有全部使用,而是以六十四軍兩個步營加弩營和左衛率營兩個步營加弩營為攻擊叢集,進行攻擊。而剩餘兩個步營和兩個騎營則在攻擊部隊兩側護衛。
如此佈置,最大程度上防止唐軍突襲兩翼。
很快大軍從漢口渡河,在對面的翼際山下登陸。
翼際山雖說是江防要地,但比之真正的大山,不過是一個小土丘。其東西長一千二百步(1800米),高不到三十丈,據北面的漢水最寬處不過四百步(600米)。
而為了不給隋軍登陸空間,唐軍將壕溝挖到離長江不過兩百步的地方。要不是擔心隋軍戰船上的弩車和投石器,這壕溝離得長江會更近。
隋軍想向翼際山一側發起攻擊,必須先越過兩道柵欄和一道壕溝。這山好爬,但壕溝前的地方實在有限,根本無法佈置太多的兵力。即使持續不斷地攻擊,但展不開攻擊佇列,容易打成添油戰術。
唐軍在柵欄之後,居高臨下,佈置重弩,隋軍每每衝鋒到壕溝前,便傷亡慘重。
這時蘇烈建議,這柵欄深埋土中,難以破壞,不若以火燒之。
眾將不解,柵欄都埋了一層土,還包了一層泥漿,什麼火也燒不壞啊。
蘇烈卻是有辦法,他讓人攜帶了大量的乾柴,佈置到柵欄前,然後又澆上火油,大火一起,很快便將柵欄點著。
這柵欄再怎麼變,都是木頭,遇火而燃是天性,只是怎麼點燃而已。
很快大火瀰漫,而且因為摻雜了大量的泥土,於是產生了濃煙。
冬季裡多是北風,像之前颳起東南風的天氣,一整個冬天裡,也未必會出現幾日。於是這濃煙順著北風,便直衝到翼際山上。
煙有時候比火更可怕。
濃煙滾滾,整個翼際山前,被濃煙燻的,幾乎如黑夜一般。
蘇烈眼看煙往山上颳去,他又命人往火裡新增花椒、山葵、朱萸、辣蓼之物,以使濃煙更加的濃烈,也算是最早的化學武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