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揚出兵的訊息已經傳來,東線大戰,一觸即發。僅憑東線數萬軍隊,必不是黃維揚的敵手。他在長林每多消耗一日,東線諸軍的日子便要多艱難一分。
眼看時間一點點過去,李世民甚至有些懷疑,自己北上長林求決戰的思路是不是錯了。
不過李世民終究是意志堅定之人,他很清楚,此時此刻,他已經別無退路,非得破敵,才能保全李家。
於是李世民決定,既然鄭言慶不動,那他就先動,以自己為誘餌,來一場誘敵深入之計。
李世民對此是深思熟慮的,他與鄭言慶並沒有什麼接觸,但是自清楚自己的老師黃明遠在擁有這麼多能征善戰的將領下,仍以鄭言慶為帥,其人必有過人的本事。
既然鄭言慶堅守不出,若想將其引出來,非得使出一個鄭言慶拒絕不了的誘惑,才能計成。
而李世民所能想出的最好的誘餌,就是自己了。
不得不說,黃明遠平日裡總是教李世民和長子黃維揚,做事要多一些光明正大、堂堂正正,少一些荒怪奇詭、孤注一擲。
可惜無論是李世民還是黃維揚,卻都將這些諄諄教誨忘得一乾二淨。
年輕人,還是年輕氣盛啊。
二月十八日,諸事皆宜。
這日一早,李世民便率領五千人馬,從駐營地往東,直奔漢水,作出了要從側面突襲隋軍後路的樣子。
對於自己的這個舉動, 李世民毫不遮掩,似乎怕隋軍不知道他的動向一般。
李世民的目標是漢水西側的浰河(今湖北仙居河)口。此地位於荊山餘脈的空檔處,南依群山,向東匯入漢水。隋軍從襄陽經漢水用大船運來的糧食,在此換上小船,可直接運到樂鄉故城。
而且此地位於山嶺和漢水間的一處空地,為南北要衝。若佔據此地,唐軍既可斷了隋軍糧道,又能將隋軍堵在兩側山嶺之中。
李世民將目標放在此處,就是攻其必救。
李世民東去的訊息很快便傳到隋軍營中。
鄭言慶看著地圖,再看著李世民的動向,很快明白了對方的意圖。浰河口對於隋軍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屬於不可失之地。
只是從李世民的大營到浰河口有九十多里地。李世民完全可以掩人耳目,悄悄出擊,夜襲浰河口,為什麼要弄得大張旗鼓呢?
這是怕自己發現不了嗎?
鄭言慶略一思索,便下令張儉率領虎騎軍支援浰河口。
不管李世民意圖如何,現在李世民出招,還是殺招,在不明敵情的情況下,鄭言慶也只得見招拆招了。
從隋軍大營到浰河口也差不多有七十里。李世民以精騎突進,隋軍只得選擇以騎克騎。
張儉和高開道率虎騎軍主力騎兵很快出發,望著虎騎軍遠去的身影,這時黃明信突然建議道:“此時李世民不在,正是一個好機會,不若我軍全軍出擊,直襲隋軍大營,搶在李世民返回之前,擊破其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