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這個,雙方再打下去,獲勝的必然是隋軍,不過隋軍即使能夠獲勝,也會損失慘重。
眼看過了中午,這時位於中軍的鄭言慶突然下令,全軍撤退。
諸將有些懵了,離著勝利已經沒有多遠了,眼看就要破敵,怎麼突然撤了。
很多人覺得這仗打的著實是沒頭沒腦。數萬大軍“呼啦啦”地拉到戰場上,現在又“呼啦啦”的撤了,說句不好聽的,這叫濫用軍力。
鄭言慶也不解釋,只讓李靖和黃明信二人交替掩護,撤退回主陣地。
接令之後的李靖也不多言,立刻帶著部隊先向後退去。其部如潮水一般,來去匆匆,若不是那一地的屍體,彷佛沒出現過一般。
而黃明信部則耽擱了一會,也向後退去。
右驍衛是渡河而戰,此時也不再撤退到河右岸,而是順著河岸緩緩後退。
看到這景象,鄭言慶對身旁的黃維烈言道:“山陽侯,你可知今日是右驍衛(驍騎)先接到命令,為何卻是左靖衛(鷹揚)先撤的?”
自南征命令之後,黃維烈便被鄭言慶帶到身邊,親自教導。鄭言慶知道兄長的意思,自是要儘可能地將自己的軍事經驗傳授給黃維烈。
雖然黃維烈為衛公嫡子,但也以叔父之禮待鄭言慶。
黃維烈聽了鄭言慶的話,想了想回答道:“戰場之上,撤退也要有序,以防敵軍尾追而擊,當是八叔更為穩妥,所以撤退的才慢一些。”
鄭言慶搖頭道:“你說得對也不對,但李藥師可不是搶著撤退,其實是李藥師看穿了我的意圖,而黃總管一開始還沒弄明白,這才出現了撤退有先有後的結果。”
黃維烈其實也沒看明白鄭言慶為什麼敷衍著打了一陣,就要退了。
眼看黃維烈不明白自己話的意思,鄭言慶問道:“若山陽侯是唐軍主帥,此時該怎麼做?”
黃維烈略一思索,接著便是眼前一亮。
“叔父此策,果真是神來之筆也。”
黃維烈眼看鄭言慶對全盤局勢,如掌手中,心中讚歎不已,便又問道:“叔父覺得唐軍主帥該如何?”
鄭言慶一副智珠在握的樣子言道:“唐軍,自從決定要打此戰,便別無選擇。”
正如鄭言慶所預料的那般,此時的長孫順德眼看正攻擊的隋軍突然撤退,竟有些愣神,他有些不明白,隋軍怎麼退了。
按照李世民原定計劃,隋軍發起攻擊之後,長孫順德就要利用營地和隋軍拼消耗,消磨隋軍計程車氣,等待主力騎兵的回援。
可李世民猜到了前頭,沒猜到後頭。
隋軍不玩了,那李世民的計劃不是要完全落空了。
長孫順德雖然不知道隋軍的用意,但是很穩妥的沒有動。他命令各部緊守營寨,不得輕動。
對於隋軍的撤退,長孫順德總覺得有陷阱。
不過長孫順德覺得不動為上,以不變應萬變,旁人卻未必那麼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