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三十二章 突圍之路

李世民這兩年屢戰屢勝,已經忘了昔日淺水原的慘敗,他自己也覺得自己的水平離著老師黃明遠已經不遠了。可長林之戰,卻是狠狠地抽了他一個響亮耳光,讓他認清了現實。

這讓素來高傲的李世民完全接受不了,於是怨氣、鬱氣滋生。只是他身為一軍主帥,必須保持堅毅、鎮定的形象,無法宣洩,因此便鬱積於心。

而這一次秭歸失守的訊息,就像是一個導火索,一下子點燃了李世民心中的鬱氣,於是他終於接受不了,當場吐血。

幸好李世民吐血的訊息在侯君集的嚴密封鎖下,並沒有擴散出去。

可這個訊息根本瞞不住軍中的上層將領,很快軍中幾個主將便紛紛得知,秭歸失守,後路斷絕。

李世民這口血吐了出來,整個人卻是清爽了不少。

“老師,這就是你給我絕殺嗎?”

此時李世民滿是挫敗感,什麼長林決戰,什麼拒北守南,他這些得意之作,在老師眼中,怕都是小孩子的玩物一般吧。

不過在這危急緊要的關頭,李世民並未被打倒,反而更加鎮定起來。此時此刻,再去考慮全取荊襄,儲存戰果已經是一件不現實的事情。而對於李世民來說,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便是保全手中這支部隊,成功撤回川中。

至於說奪回秭歸,然後再反擊隋軍的事情,李世民想都不敢想,因此這不現實。畢竟隋軍除了北線,還有東線的軍隊。

李世民支開所有人,只留下薛收、于志寧和侯君集三人,就連長孫順德都沒有留,因為他不相信。

此時擺在李世民面前的選擇有兩條半路。

一條是撤回江陵,一邊固守江陵,一邊組織撤退。這樣的好處很明顯,可儘可能的集中部隊,轉運物資。但也會讓隋軍尾隨其後,從容將其包圍,一旦形成這種局面,整個荊襄戰場的唐軍,必敗無疑。

而另外半條路是不撤往江陵,而是直接撤往夷陵,集中全部力量攻打秭歸,打通返回川中的道路。

但問題是隋軍就在身後,根本不會給他們留出打秭歸的時間。

而剩下的最後一條路,便是繼續堅守長林,跟隋軍相持。等待巴蜀的軍隊東進,打通秭歸的道路。

兩條半路,一條半是退,一條是不退,但前途都不明朗。

李世民看著地圖,然後又看著三人,最後說道:“既不能退往江陵,也不能退往夷陵。”

李世民接著說道:“別忘了我軍身後還有一支隋軍騎兵主力,一旦我軍撤退,在後有追兵,前有襲擾的情況下,就是滅頂之災,你二人難道忘了大王在同州是怎麼敗的了?”

長林一戰,玄甲騎兵傷亡慘重,而唐軍再無可抗衡隋軍的騎兵力量。

而從長林到江陵,一馬平川,無險可守。當年曹純率虎豹騎追擊劉備,號稱一天一夜行軍三百里,在當陽追上劉備後,步兵根本無法和騎兵抗衡,於是全軍大潰。

李世民可不想做第二個劉備。

薛收聽完便說道:“元帥是準備守。”

李世民搖搖頭道:“巴蜀之兵,十萬北上,十七萬東出,再算上各州守軍,已經幾乎沒有多少可用之兵了。大王那裡,根本拿不出多少兵來打秭歸。

而且從成都到秭歸,相隔數千裡,就是能拿出兵來,等大王調兵遣將,大軍東進,然後再攻下秭歸,得要多長時間?以咱們現在的局勢,伯褒(薛收)覺得能守得住嗎?”

薛收一愣,最終沒有開口。

因為,守不住!

不過李世民幾句話便將兩條半路線全部否了,不撤也不守,難道要投降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