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百七十四章 南國(二十四)分化

,!

南海一戰大捷,但這遠不是結束。對於整個大隋來說,此戰不過是在原本獨立於中原王朝的嶺南諸酋統治中撬開了一道縫隙而已,想徹底掌控嶺南,任重而道遠。

其實大隋想名義上佔領嶺南很容易,幾個封官令,基本上各大家族也就降了。像馮盎、李光度這些人,有野心,但也僅僅是對嶺南,只要朝廷容許他們繼續控制嶺南,向誰稱臣對他們來說都一個樣。

所以歷史上他們的主子林士弘、蕭銑、李唐走馬燈一樣換,但他們卻沒有事。

而且一旦朝廷敢加緊對嶺南的統治,這群人就敢造反。開皇十年,馮暄跟著陳氏造反被赦免;武德八年,寧長真、談殿、寧道明、龐孝恭造反,寧長真病死後,其子寧洄藻繼續做刺史;而貞觀年間,李世民幾次相對馮盎動手,可一遭馮盎進京,嶺南羅竇各垌的僚民就造反,直到馮盎去世,李世民也沒有將其拿下······

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

在黃明遠看來,李淵、李世民父子犯得最最最最嚴重且無可挽回的一個錯誤,就是對周邊蠻夷太放縱,甚至開創性的建立了羈縻地區世襲制,以中央的名義給與這些地方豪強、土酋大義,使得原本邊疆地區的流官徹底變為土官,導致從秦朝以來中央數百年對邊疆的經營化為泡影。

李氏父子犯了錯,所以長安被吐蕃、回鶻等胡人多次佔領。可此政策不僅影響了整個唐朝,還直接改變了中國對周邊地區一千五百年的統治格局。

後世明清兩代,十幾代君主,朱元章、朱棣、雍正等多個明君,前後用了五百年的時間都沒有完成對西南地區的改土歸流,其癥結就是李世民父子導致的。

所以黃明遠寧遠費再多的功夫,付出再大的代價,也得將此事給扳平。

朝廷可以允許地方豪強、大酋的存在,這是客觀存在的,短時間內誰也無法改變。但必須保證流官,此為底線。

地方豪強、大酋一代一代傳承,總有不肖子孫。若是土官,內部世襲,便會有糾錯的機會,因其世襲制度,朝廷根本無法插手。但若是流官,朝廷插手其中,或許一兩代的機會,就能將這些豪強、大酋弄垮,至少也是削弱。

大戰之後,陳稜沒有直接處置俘虜,而是帶著寧洄藻、李暈這些被俘之人和寧宣、龐孝恭這些投降之人,來到戰場,觀瞻聯軍大營戰後的景象。

昨日激戰,很多人在混亂中被俘,並沒有很直觀地感受到此戰的可怖,這一次陳稜要讓這些人感到真正的恐懼。

寧洄藻、李暈等人戰戰兢兢,再是一家之長,也怕死啊。幾個被俘之人見這架勢還以為要被直接處死呢。

眾人被帶到鬱水邊,一座高臺已經臨時搭起。

陳稜率先走到臺上,指著遠處說道:“諸位都上來看看吧!”

一眾人戰戰兢兢地登上高臺,放眼眺望。可這一望,不少人嚇得直接是戰戰兢兢,兩腿發抖。

入目所見,盡是戰後的慘怖景象。

整個大營幾乎被焚燬乾淨,多處起火點尚未燃盡,依舊在燃燒。而無數的屍體被火點燃,或是燒成了焦炭,或是在火中被燒得惡臭。

大營內外,屍橫遍野,到處都是殘缺不全的屍體,鮮血隨著溝渠,匯聚到一起,慢慢匯成一條小河。

而更遠處的鬱水上,漂滿了各式各樣的屍體,就像水中的小船,一眼望不到盡頭。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