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其餘幾家,也是差不多的結果。大隋保留各家對俚僚的權利和一部分軍隊,但是人口、土地、城池都要收回。
而且無論是李光度還是寧宣這些人,都不再擔任治民官,而是在新成立的大都護府、州府、都督府任職。
算是人質。
沒有人願意接受這樣的待遇,沒有人願意放棄既有的權利。所有人抗爭了,但是敗了,所以只能在毀滅和認輸中選一條。
當然也有不願意接受大隋條件的。
比如羅竇諸僚。
羅竇諸僚以雲開大山為中心,實力強大。原來羅竇諸僚依附於陳氏,後來陳氏敗落,首領談殿應時而起。在陳氏潰敗後,談殿聯盟雲霧、雲開大山中的各垌主酋長,潛代了陳氏的懷德山區的傳統勢力範圍,並向南拓展至高州、羅州(今廣東省化州、廉江一帶),西南拓展至合州(今廣西北流)一帶,成了俚酋的大渠帥。而整個羅竇諸僚也成為整個嶺南最大的俚僚勢力。
今談殿身死,大隋要求這些羅竇諸僚編戶齊民,這群人當然不願意。
於是羅竇諸僚在談殿之子談信的帶領下反叛。這群人有數萬之眾,各據守險要之地,很難攻克。
黃明聰親自率軍平叛,為了進一步逼迫馮盎,打擊馮氏在嶺南的威望,於是任命馮盎為前鋒,攻擊羅竇叛軍。
馮盎也知道朝三暮四沒有好下場,因此這一次平叛格外用心。
馮盎親自帶頭衝鋒在前,高聲喊道:“盡吾此箭,可知勝負。”於是連發七箭,射死敵軍七人。
馮盎在嶺南威望本就高,更兼勇武,於是俚僚盡逃。
黃明聰和陳稜看得一陣心驚,終於明白黃明遠為什麼一定不允許馮盎留在嶺南了。
若馮盎之前想要割據,早成了南越王了。
黃明聰下令全軍攻擊,隋軍勐攻潰逃的俚僚之人,俘虜上萬,斬首不計其數,終於徹底平定了羅竇之亂。
四月,黃明聰派人前往信都送捷。很快,黃明遠的命令也傳到了嶺南。
黃明遠下令,南海郡北部析出始興郡,以南海郡、始興郡、龍川郡、義安郡、信安郡、永熙郡、高涼郡七郡為廣州,治南海郡番禺縣(原南海縣改),魏徵為巡撫,鄧暠為都督府都督。
始安郡析出桂林郡,鬱林郡析出象郡,以鬱林郡、象郡、桂林郡、蒼梧郡、熙平郡、永平郡、始安郡七郡為桂州,治鬱林郡鬱林縣(原鬱平縣改),沉映為巡撫,楊弘禮為都督府都督。
珠崖、儋耳、臨振三郡合併為珠崖郡,以交趾郡、九真郡、日南郡、九德郡、合浦郡、甯越郡、珠崖郡、伏波郡、龍驤郡、盧公郡、月港郡、南涯郡十二軍為交州,治交趾,崔仁翰為巡撫,李襲譽為都督府都督。
包括李襲譽、丘和等人,在南海戰後第一時間便表示接受信都朝廷的指揮,他們本就是大隋官員,也無所謂投降了。
大隋在嶺南設三州,但是為了整和三州力量,又在三州之上,設嶺南大大都護府,以黃明聰為大都護,魏徵為長史,高士廉為司馬。
嶺南大都護府的建立,標誌著嶺南徹底歸入信都朝廷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