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正色地說道:“自荊襄兵敗,整個巴蜀,已經危如累卵。事到如今,要麼是拼死一搏,要麼就是屈辱投降。齊公覺得,若是李氏投降黃明,能有好結果?
當前外有強敵,內有憂患,而唐王卻顧念父子之前,不願斷尾求生,整個李唐,結局已然註定。
齊公唯有搶先發難,清除內亂,然後整合整個巴蜀之力,才能禦敵於外,保全社稷。若是猶豫不決,等黃明向巴蜀進軍,到時巴蜀必然大亂,即使齊公有心除賊,怕是也無力迴天了。”
說完李密便告退了,只留下李元吉一個人,呆滯地品味著李密的話。
李密知道,不能再勸,否則李元吉就要懷疑他了。而李元吉本身多疑又貪婪,一旦有掌權的機會,絕不會放過。
果然到了下午,李元吉便又招李密議事。
見到李密,李元吉便急不可耐地問道:“法主,上午你說的事情,到底有幾分的把握?”
李元吉到底還是按耐不住那份野心,選擇了奪權。
兩晉南北朝時代和五代十國時期是歷史上人性最混亂的時代,也是最不要臉的時代。尤其是皇室,骨肉之情幾乎是沒有的。弒父、烝母、亂倫、通姦,就沒有他們不能做的事情。
單論暴君,這兩個時期的天子佔了一多半,秦皇漢武在他們面前都沒法比。
而隋唐時期,文化尚未更新換代,民風習俗還深受南北朝影響。像是著名的暴君高洋、高湛等人死了不過一甲子而已。
所以李元吉從父親手中奪權,毫無心理壓力,甚至底下人,也多有支援。
這要是放到明清禮教盛行時,簡直不可想象。
李密眼看李元吉動心,便優哉遊哉地說道:“要想奪權,先控制唐王府,而要控制唐王府,就要拿下負責守衛唐王府的李瑰和左右監門將軍龐卿惲、莫孝恭二人。只要控制了此三人,元叢軍不攻自破,唐王府也在掌握之中。”
李瑰是李淵的侄子,龐卿惲和莫孝恭則是李淵的心腹大將。當年跟隨唐王起兵的大將,多殉於國難,只剩下龐卿惲、莫孝恭二人統帥著剩下的元叢軍。
李元吉聽了,便覺得不可能,三人總有一個當值,同時拿下三人,幾乎不可能。
“齊公不可能,但有一人可能?”
“誰?”
“世子!”
“大兄?”
李元吉聽了,立刻反對道:“這件事怎麼能讓大兄參與進來,他若是知道,必然會告訴父親。”
而且李元吉還有私心,若是讓李建成參與進來,到時候奪了大權,該誰掌握?
李元吉也想自己做主。
李密自然明白李元吉的心思,便說道:“齊公,此事還非得讓世子參與進來,否則咱們即使掌握了唐王府,也不能服眾。”
“那咱們謀劃一場,全為大兄做嫁衣?”
李密道:“到時候世子掌政,齊公掌兵。只要兵權在手,誰主天下,不就是齊公一句話的事嗎?”
李元吉大喜,李密真是算計的滿滿的,句句戳中他的內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