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紹聽了,點點頭道:“你說的不錯,我也這麼認為。咱們兵不過兩萬,明軍到底有多少,誰也不知道,但大體七八萬總是有的。咱們與明軍交戰,算是以寡敵眾,要想破敵,就只能採取突襲作戰,趁著明軍遠道而來,立足未穩,一舉擊破明軍。”
說到這,柴紹有些興奮,指著遠處的雞冠山說道:“三寶,對面的雞冠山,居高臨下,俯視陽安關,若我是明軍主帥,要想破陽安關,必先取擂鼓臺,然後佔領雞冠山,控制制高點,再以擂鼓臺為據點,跨江而擊,兩面取陽安關。
等到戰鬥打響,明軍一旦攻打擂鼓臺和對岸的陽安關,那麼這兩處守軍,一定要在第一階段挫敗明軍的進攻銳氣,然後羊敗向雞冠山方向撤退,然後據險而守,必能吸引明軍主力的全部注意力。
而與此同時,我軍再遣一部,沿著嘉陵江河谷而上,到達流溪、黑水一帶設伏。
等到雞冠山的戰鬥陷入焦灼之中,我軍的伏兵便可繞道至明軍的背後切斷明軍的退路,形成內外夾擊之勢,如此必可擊敗明軍。”
馬三寶聽了,有些擔心地說道:“郎君將主戰場放在雞公山,意味著陽安關就要放棄。若是如此,恐不好向淮安王交待。”
“交待什麼?”
柴紹不悅道:“此戰若敗,命都沒了,還給誰交待。若是我軍勝了,一個小小的陽安關,頃刻之間,便能收復。”
馬三寶不再多言。
馬三寶默默盤算著柴紹的計劃,很快便發現了一個問題。
按照柴紹的佈置,需要多處分兵,這必將使得各部兵力攤薄。 一旦一處出現問題,很容易影響全域性。
“兵力就這些,也是沒有辦法的事。”
對於馬三寶的擔心,柴紹有疑慮,但並未太擔心。
“我回去之後,便派人前往利州,請求淮安王支援。到時候兩軍合兵一處,必能大破明軍。”
馬三寶聽了,點點頭,這樣安排,倒也穩妥了不少。雖然淮安王本事不怎麼樣,但只要援軍及時趕到,這仗即使不勝,也不會大敗。
過了一會,馬三寶說道:“郎君,讓我主守雞冠山吧。”
柴紹看了馬三寶一眼說道:“守衛雞冠山,是個九死一生的戰鬥,即使我軍贏了,也未必來得及救援雞冠山。”
馬三寶道:“我本一介奴僕,跟著郎君,才做到將軍之位,也算祖宗保佑了。今局勢艱難,三寶沒有什麼可報郎君的,唯有這條性命,願為郎君而死。”
柴紹很激動,上前抱住馬三寶說道:“這一戰若你我能活下來,你馬三寶不再是柴氏的家僕,而是我的兄弟。”
柴紹和馬三寶回到關中,當即召集將領,商議退敵之事。
馬三寶領軍六千,屯駐在雞冠隘,而盧士良領軍三千,屯駐於擂鼓臺,陽安關只留兵數百,而柴紹本人則率剩餘部隊兵出黑水為伏兵。
諸將對於柴紹不守陽安關的命令大驚,紛紛勸阻,但柴紹本人則不為所動。
次日一早,唐軍按照柴紹的命令進行佈置,而陽安關則大開城門,內不立旗,炊煙不出,擺出一座空城來迷惑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