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收這麼說,大家就不怎麼同意。
本來糧就不夠,再縮短攻擊時間,誰能保證一月之內,必克成都。
這時侯李世民麾下第一大將侯君集站出來說道:“唐王被害,秦公身為其子,討伐逆兇,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若是心存觀望,首鼠兩端,豈不讓人恥笑。”
一眾武將,也紛紛贊同。
李世民的部下將領,自是希望李世民能再進一步,因此都贊同打這一仗。
眼看諸將支援,此事幾成定局,于志寧便直接問道:“若取成都,必大軍西進。可我軍當面就是十幾萬明軍,一旦主力西進,巴東怎麼辦?若巴東丟,就是得了成都,難道能守住?”
于志寧一說完,眾人有些不怎麼說話了。
雖然也有人都囔著“巴東天險,明軍就是飛亦不能過”,可終究只是私下裡都囔,也沒人能當做理由。
明軍的戰鬥力怎麼樣大家心中都有數,就是貶低亦沒有意義。
這時李世民說道:“我只以三萬軍隊,乘船西進,巴東主力仍繼續駐守各地。以五萬大軍加巴東之險, 扛住明軍三個月不成問題,三個月之內我必取成都,回援巴東。”
薛收聽了,連忙說道:“三萬之兵取成都,實在太冒險了。”
李世民此時表現地豪壯起來,大聲言道:“我既敢言,就有能力勝之。從渝州往西,一路盡無天險,我沿江直達成都城下,三月綽綽有餘。”
李世民這麼一說,眾人也不敢多言。
只有秦國公府主簿姚思廉思慮一番,最後言道:“抵抗暴明,此為大義,為父報仇,此為小義,今秦公舍萬乘之軀,而徇小義,古人所不取也。願秦公思之。”
李世民聽了,大聲言道:“我為公是征討逆臣,為私是清理家賊,此乃大義,如何成了小義。”
姚思廉道:“雖是討逆,可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秦公這一動,必然給明軍進擊之機,臣恐兩敗俱傷,最後卻便宜了明軍。”
“殺父之人,何為兄弟?”
姚思廉只得伏地不起,大聲說道:“秦公若不從我言,誠恐有失。”
姚思廉此舉就是耍無賴了,因此惹怒了李世民,於是李世民大聲說道:“我正欲興兵討逆,爾何出此不利之言,以亂我軍心!”便要將姚思廉問罪。
姚思廉面不改色,苦笑道:“我死無恨,只可惜唐王苦心經營之業,終將顛覆。”
姚思廉被帶了下去,眾人面面相覷,不敢多言。
李世民大聲說道:“我意已決,今日討逆,勢在必行,再敢有亂我軍心者,姚思廉就是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