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九十二章 平定河南(上)

相比較其他人,斛律晟、王辯這兩路前期皆是比較好打的。

二人進軍的河南諸郡,之前都是李密的地盤,為各草頭王所佔據。此時李密敗了,面對新主,自是望風故鄉。

先是李密任命的滎陽太守郭慶以管城投降。

說郭慶恐怕沒幾個人知道,但要是換個名字, 很多人就清楚了。郭慶便是黃明遠的好友,郇王楊弘之子,襲郇王,滎陽太守楊慶。

這楊慶作為大隋宗室,鎮守洛陽門戶滎陽郡多時。

等李密興起之後,滎陽皆下, 唯有滎陽郡的治所管城在楊慶的堅守下,一直儲存。直到今年年中, 城中糧食將盡,再加上宇文化及在江都弒君的訊息傳來,管城已不可守,楊慶只得向李密投降,並改姓為郭。

楊慶這是用的他太奶奶的姓氏。

當時李密為了將楊慶豎立成一個典型,並沒有動他,反而封為河間郡公。

可惜李密時運不濟,沒幾個月也敗了,這時在管城的楊慶眼看魏國將亡,趕緊又改弦易轍,改回了楊姓。

不過楊慶也不傻,知道以自己的身份,再加上投敵的汙點,肯定是沒法再待在滎陽,於是待隋軍到來後,他立刻交出城池, 並上奏黃明遠,請求在黃明遠身邊侍奉。

不得不說,李密成敵人, 李敏早死,黃明遠身邊的舊友,這些年越來越少了。

所以對於楊慶投降李密的舊事,黃明遠是三十鞭子,既往不咎。

黃明遠畢竟不姓楊。

楊慶捱了一頓打,免了舊罪,也算是佔了便宜。黃明遠還給楊慶在信都安排了合適的職務,也算是保了這個昔日好友一生平安。

楊慶降後,隋軍完全佔領了滎陽郡。

黃明遠乃下令以浚儀為中心,析周邊四郡八縣置陳留郡,也就是歷史上的汴州,以為未來洛陽的商業副中心。

諸軍分兵前進,王辯的控鶴衛進入梁郡。

此時李密舊部,李公逸的族弟李善行以雍丘降;李密舊將王要漢以襄邑降;原大隋梁郡太守楊汪以郡降。

梁郡大部為李密舊部佔領,只有少部在楊汪手中。

當初李密勢大,各地紛紛投降,只有太守楊汪據守郡治宋城(治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西南), 死戰不降,這才守住了梁郡最後的據點。

不過楊汪本是個文官,更是個大儒(楊汪之所以為後人所銘記,很大原因是因為他是楊貴妃的曾祖父)。此時隋軍南下,楊汪雖然清楚黃明遠跟大隋其實是兩碼事,但還是果斷的交出了梁郡。

到了今時今日,大隋的舊官吏其實對楊氏也算是絕望了,現在能有個大隋故臣來收拾這個爛攤子,也算是天幸了。

這也是為什麼歷史上這些隋朝舊臣紛紛投降李唐和王世充的重要原因。

雖然不是理想的選擇,但有的選就不錯了,還管那麼多。

於是隋軍兵不血刃,拿下了兩家。

梁郡是古宋地,此時為天下腹中的位置。梁郡西入豫州,東連徐州,北結兗州,南下兩淮,通濟渠貫穿東西,乃兵家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