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世勣是豪強出身,史稱其“家多僮僕,積慄數千鍾”。不過家裡有錢卻無勢,所以徐世勣十九歲便跟著翟讓造反。
徐世勣剛開始很看好李密,畢竟他所求的不是一個土匪頭子,雙方很是有一段蜜月期。可惜李密不怎麼信任徐世勣,在殺了翟讓之後,更不敢對其委以重任,只授予東海郡公的爵位,鎮守虎牢關。
斛律晟對徐世勣不瞭解,還以為對方是庸碌之輩,畢竟整個魏國兵敗如山了。於是斛律晟輕兵直趨,便撲向虎牢關。
虎牢關雖險,但隋軍並不放在眼中。
有黑火藥相助,斛律晟本以為破關很容易,但徐世勣對虎牢關早做了精密的防禦。
面對隋軍,見勢不妙的徐世勣便早早讓人在關門之中用巨石堵門,當隋軍炸開城門之後,城牆並未坍塌,而關門之後,也盡是土石,隋軍依然是無法入城。
虎牢關周邊山嶺交錯,自成天險。
斛律晟又試圖派遣軍隊從小路進入,抄虎牢關的後路。徐世勣早有準備,他讓人在關內外四面設伏,隋軍小股部隊每每滲透進關後,便為魏軍所破。
斛律晟沒法取巧,只得按部就班的攻城。
但雙方兵力約為一比二,這樣的比例攻城本就困難。而徐世勣又非庸人,依託堅城,和隋軍打的有來有往。即使龍驤衛主力用盡手段,殺傷魏軍甚重,但這城卻沒有絲毫鬆動的跡象。
本來龍驤衛的奇襲是為了策應北邙山大戰,都誰能料到,直到北邙山大戰結束,虎牢關仍未被隋軍攻破。
若李密在兵敗之時,返回虎牢關,和徐世勣合兵一處,衝入河南,其結果猶未可知。
至少隋軍攻打河南,將會困難的多。
北邙山戰後,虎牢關的堅守失去了意義,隋軍遂派遣使者前來招降徐世勣。可徐世勣閉門不納,似乎是一心只等著李密。
部下有勸徐世勣投降的,皆被徐世勣拒絕。
“今虎牢關人眾、土地,皆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獻於大隋,即是利主之敗,自為己功,以邀富貴,吾所恥也。今宜具錄州縣名數及軍人戶口,總啟魏公,聽公處置,無論是戰是降,非我等所能決定。”
徐世勣這番話,隋軍將領聽後都很感動,皆稱讚“徐世勣感懷主人的恩德、推辭功勞,確實是純臣。”
再之後單雄信和王當仁等瓦崗老兄弟也來勸降徐世勣,均沒有成功。
黃明遠知曉之後,正好藉著離開金墉城的機會,便親自前來。
黃明遠當然不會相信徐世勣對李密有多大的忠誠。若是徐世勣真死忠於李密,歷史上就該在李密被大唐殺死後造反了。
而且李密防著徐世勣跟防賊一般,徐世勣得多大的心才會死忠於他。
事實上從歷史上的徐世勣來看,就是一隻老狐狸,整個關隴集團長孫家族的崩塌,就是從徐世勣的扯後腿開始的。
但對於黃明遠來說,不管徐世勣到底怎麼想的,是不是真的死忠,還是演戲,黃明遠都情願給他一個面子。
也是給瓦崗舊人一個面子。
果然,黃明遠到了虎牢關下,徐世勣似乎想通了,不再鯁著脖子死忠了,很快便乖乖地下得城牆,向黃明遠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