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泥利可汗並沒有認識到這其實只是身為一個地方官的裴矩與他達成的沒有任何保護的盟約。
裴矩代表大隋同意與泥利可汗的部落有條件的通商,同時也會讓泥利可汗透過朝貢的形式補償泥利可汗大批的絹和鹽、鐵,但這一切都建立在打敗步迦可汗的基礎之上。當然,若是雙方真的打敗了步迦可汗,這個盟約還會不會存在,誰也不敢保證。
泥利可汗也不是傻得,他也清楚這份盟約規定的很多東西都是不確定的,沒有什麼保障。但現在隋人咬死了要留待戰後支付,隋人等得,自己卻等不得。對自己來說,最重要的是擊敗步迦,給自己的生存求得一線生機。
泥利可汗把裴矩留在了軍中當做人質,雖然這樣做的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
泥利可汗怕自己實力不足,又聯絡了步離可汗之子阿史那庫頭和他一起倒戈。二人的身份其實都差不多,都是步迦可汗不得不翦除的勢力,因為他們在最重視血統的草原上,都擁有突厥大可汗的繼承權。二人長期以來,因為勢力弱小,是天然的盟友。
當夜,二人突然對同為盟友的阿勒坦所部發動攻擊。本來就傷亡慘重、士氣低落的阿勒坦大軍措不及防,毫無還手之力。
泥利、庫頭二人的鐵騎踏破了阿勒坦的營寨。到了第二日黎明,這支戈步最後的餘部只剩下滿地的屍體和投降的潰軍。
為了表示大隋的誠意,泥利和庫頭也一同在石咀山堡城頭底下見到了楊素,這個自他們年幼時就耳熟能詳的名字。近十餘年來,大突厥最恐怖的人。
看著楊素身後一排排的騎兵,那冒著寒光的馬槊和箭鏃。原本人跡稀少的城頭上,現在慢慢地都是大旗。
二人也是一陣後怕,若是沒有之前戈步和隋軍大戰一場,就憑隋軍的兵力,在拒胡峽,他們恐怕也得大敗虧輸。
楊素果然老奸巨猾,他隱藏了大批軍隊,將石咀山堡裝扮的很虛弱,一定是在賺取自己上當。
二人很慶幸反戈一擊,才沒有被楊素的大軍消滅。
這個時候,二人完全被楊素的掩飾所矇蔽,真的以為有所準備的楊素手中握有大批的軍隊。
雙方商定共同攻擊步迦可汗。
泥利可汗和庫頭二人也掉頭向北方而去。二人這個時候,是最希望步迦可汗戰敗的。因為只有如此,步迦可汗才沒有可能再找他們的麻煩。
二人北上,尋求機會,希望可以和隋軍一同擊敗步迦。
楊素沒有率大軍和二人一同北上,二人也以為楊素對他們不放心。其實二人心底更是對陰險狡詐的楊素感到恐懼,巴不得離對方能遠點,省得被隋人給賣了。
這個時候,泥利可汗忽然對裴矩說,要警惕步迦可汗的兒子都六手上的三萬大軍。這支部隊本來是和他們一同侵擾河西,但一直落後於他們,但目的地恐怕也是靈州。
當然泥利可汗是怕隋軍吃虧還是希望隋軍可以趁機消滅這支步迦可汗的嫡系部隊,那就不得而知了。
楊素聞知還有突厥部隊在附近,也不敢輕易調動手上的二萬部隊北上,只得命令崔弘度率大軍向北,沿著黃明遠的路線,救援楊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