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權氏乾脆躲到了巴蜀。
黃明遠影響力再大,也深入不到巴蜀之中。
這些年,隨著黃明遠的地位越來越高,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大,也就顧不得一個犄角旮旯裡的權氏。而權氏憑藉家族底蘊,在巴蜀反而因禍得福,成為當地一支重要力量。
李淵入蜀之後,之所以敢如此重用權氏,李世民更是任命權文誕為渝州總管,使其鎮守渝州,皆是瞭解他們跟黃明遠的舊事。
權氏家族很清楚,旁人可以投降大明,唯獨他們不可以。
殺父之仇,不同戴天,以黃明遠的狠辣,根本容得下他們。
所以權家人抵抗明軍的決心,比李家人自己都強烈。
渝州總管府治下三州,權文誕親自鎮守渝州,涪州和合州分別由刺史董績和豆盧武集二人把守。
不過七千人馬,分守三郡,也就只有渝州有兵五千,合州和涪州幾乎是不設防。
明軍一路長驅直入,涪州刺史董績根本不敢打,直接以涪州降了。
涪州不戰而下,明軍越過黃草峽(今重慶市涪陵區西長江岸), 直逼渝州城。
權文誕不愧是李世民信重之人。
權文誕也清楚現在的情況,想擊敗明軍,幾乎是不可能的。與其不斷出擊,消耗兵力,反倒不如像一顆釘子一般,死守在渝州城。
之前張大智造反,唐軍平亂之後,擔任渝州刺史的權文誕便藉機修城。
因為渝州城三面環江,權文誕便依山築壘,沿山險修有兩道高二三丈不等的石砌城牆,城周十多里,建有碉樓式城門八座。權文誕擔心防禦不足,又在山南和山北方向,各修築一道深入嘉陵江和長江江心的“一字”城牆。江邊建有水軍碼頭,停泊戰船。
同時城內又修建一座內城。並在之前深入江心的城牆東面,又建一座小城。城牆築於巖壁上,以西三面環水,為外圍屏障。
而渝州城中,各種設施齊全。
權文誕擔心缺水,甚至鑿了上百口井。
渝州城本就處於地勢險要之處,權文誕更將其打造成一座軍事堡壘。不到半年的時間,為了完成渝州城的修建,權文誕先後調集了數萬百姓,沒日沒夜地做工。在此過程中,不知道多少人因為趕工身死。權文誕更是得了一個“閻羅總管”的外號。
不過也憑藉著權文誕的血手獨斷,渝州城成了一座堅不可摧的鐵城。
明軍在巫山大勝的訊息傳到渝州,權文誕便知道此戰不可避免。於是權文誕讓人封閉四門,又將城中全部的青壯集中起來,分發兵器,編組軍隊,以御明軍。
一場血戰,一觸即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