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百七十八章 盡取巴通

李孝恭和其弟李瑊分掌通州、開州、巴州、壁州、集州五地,是整個巴蜀腹地最後未下的五地。

當初李孝恭在永安郡兵敗之後,孤身一人逃回了巴蜀。

雖然他屬於兵敗將折,可是荊襄兵敗的責任,也不可能完全怪到他的頭上。而且李孝恭的兄長李琛在荊南戰死,李孝恭又是李氏最傑出的幾個子弟,所以李淵也只是對李孝恭小懲一番,免去爵位和大將軍銜,很快又任命為通州總管,總領通州、開州、渠州三地,負責征討開州蠻。

通州三州在巴東三州的西側,所以李孝恭既是李世民的支援,也是監視。

當初成都兵變,李淵身死之後,李建成第一時間寫信給李孝恭,便是命他想辦法奪取李世民的兵權。

可惜李世民反的太快,緊接著明軍又來了,和唐軍鏖戰夔州,這使得李孝恭反而不敢動手了,唯恐便宜了明軍。

巴州總管李瑊手中有九千人,李孝恭少一些,只有八千。

本來通州也算重鎮,兵馬眾多。可之前為了支援巴東,兵馬盡被調走,李孝恭坐擁三州,只剩下這麼點人。

十月中旬,黃明遼克復利州,便命令命焦方威率漢中軍,向東攻打巴州的李瑊,走米倉道入蜀。

真正的米倉道,是要從南鄭出發,走米倉山入蜀。不過從綿谷往東,沿著秦嶺和川北山麓之間的小道,蜿蜒而進,也能找到一條通往難江的道路。

這條小道位於低矮的谷地之中,綿長三百餘里,崎區難行。

尤其是難江西側一帶,盡是南北走向的河流、山脈,橫斷交通。為此明軍不得不翻山越嶺,穿過重重艱險阻礙,才趕到難江縣(今四川省南江縣)。

三百里的道路,大軍行了整整八天。尤其是最後五十里,更是走了三天才走出去。

不過這種艱難是有意義的。

明軍突然出現在集州城下(治難江),守軍措不及防,直接被明軍攻破城池。

對於明軍來說,更重要的不僅僅是佔領了集州城,而是明軍的突襲,打破了李瑊的佈置,將李瑊擋在了北面的上兩關(今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橋亭鎮上兩村)。

從漢中南下的米倉道分了三支,西面和中間的兩道在上兩交匯,然後經難江、化城(今四川省巴州市),在歸仁(今四川省平昌縣)與東線交匯。

李瑊為了守禦集州,便想著主動打出去,因此將兵力佈置在上兩關,依靠米倉山禦敵。

本來這麼佈置絕對沒有問題,可誰能想到,上兩關沒事,難江城丟了。

米倉險道,南北一線。丟了難江城,上兩關就算是困死在米倉山中了。

李瑊大為驚慌,上兩關也不要了,立刻率部南下,企圖奪回難江城。

可是李瑊在上兩關只有六千人,而焦方威的漢中軍則是近兩萬人。焦方威又據險而守,不與對方決戰,一心消耗對方,李瑊根本無法取勝。

巴州總管府一共九千人,他手中就有六千,至於三州,每州不過千餘人,堪堪守禦,根本無力救援。

無奈之下,李瑊只得向其兄李孝恭救援,並一再去信,希望兄長速來。李瑊糧道是由巴州經米倉道供應,今米倉道斷絕,他都快要斷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