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並不清楚川北已經完全丟失,但他亦清楚,川北各地肯定遭遇著極大的壓力,在沒有援兵的情況下,離被攻破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李世民必須儘快結束綿州的戰鬥,然後將明天反推出秦嶺。
想到這,李世民覺得自己之前有些失策,跟明軍拼消耗不是一個好選擇。明軍的糧食消耗不起,可是他的時間同樣消耗不起。
李世民瞬間把自己逼到一個死局,還沒法解圍的局面。
李世民覺得應該將明軍引出來,於是又派遣遊騎不斷地前往巴西附近騷擾明軍,以圖激怒黃明遼。
可是很快,李世民這個主意又落空了。
明軍的騎兵,無論是數量還是戰鬥力,皆在唐軍之上,前往巴西的唐軍斥候,盡為明軍斥候所殲滅。
李世民不僅沒有激怒黃明遼,反而把自己氣個半死。
李世民眼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
他分出一支偏師,悄悄向東運動,但是背地裡又移師向東,設下埋伏。與此同時,他又讓明軍知道此事,希望以此為誘餌,引誘明軍出擊。可是不知道是明軍太慫了,還是黃明遼看穿了李世民的計謀,任憑他這支偏師都快湖臉了,可黃明遼卻始終沒有動靜。
唐軍的偏師越來越往東,眼看就要走出埋伏圈。李世民沒有辦法,只得又再次撤回萬安城。
其實黃明遼並沒有發現唐軍的埋伏,也不是太慫。
黃明遼很清楚,現在的李世民已經有些著急了,可要想擊敗李世民,就得讓他更著急。所以不管李世民做什麼,他都不管,讓李世民摸不清頭腦。
就像是釣魚一樣,魚剛咬鉤,一定不能急著提起竿來,否則容易脫鉤,非得讓魚在湖裡遊累了,遊暈了,才能起竿捉魚。
而現在就是讓李世民遊的過程。
李世民不清楚黃明遼在熘他, 眼看一計不成,心中又生一計。
既然我進你不進,那我就退。
於是李世民羊裝退往成都,全軍撤出萬安城,而將主力埋伏在龍泉山脈之中。一旦黃明遼追擊,到了山道之中,就會中了埋伏。
傳說中的落鳳坡就在此地。
李世民退了,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巴西城內的明軍還是毫無動靜。彷佛他們是來旅遊度假的,死死地待到巴西城,堅決不動。
李世民在龍泉山中埋伏了三日,可除了秋風和落葉,他們什麼也沒有等來。
李世民等得花都謝了,他知道這次又是等不來明軍了,沒有辦法,只得乖乖地又回到萬安城。
連續兩場折騰,一無所獲,讓軍隊計程車氣都有些下降。
眼看明軍就跟一塊又臭又硬的石頭一般,軟硬不吃,李世民有些絕望了,他真的不知道,現在這仗該怎麼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