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巴東城頭,向西眺望,遠處群峰聳峙之地,便是著名的巫山。巫山十二峰,峰巒上入霄漢,山腳直插江中,堪稱天下奇景。十二峰中,最有名的便是神女峰,而著名的“襄王有意,神女無心。”說得便是楚襄王和巫山神女的故事,至今下巫山峽三十五里,還有神女廟。
秋日雨後,巫峽煙雲,山川縱橫,蔚為壯觀。
整個巫山之地,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大自然用他的鬼斧神工,讓這一帶成為一處天險。
雖然荊襄戰後,明唐雙方,便停止了大戰,但在巴東地區,雙方的戰鬥卻從未停止過。常常是為了一個山頭的爭奪,接連不休的廝殺,雙方你來我往,戰了一個山頭又一個山頭,無休無止,流盡了鮮血。
若論英勇,明軍遠在唐軍之上,可是唐軍佔據有利地形,憑險據守。明軍在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之後,也沒能開啟局面。
整整數月,雙方一直相持在巫山一線。
黃維揚更早得知李淵身死的訊息,因此在得到訊息後,便開始做西征的準備。
九月二十二日,黃維揚便親率左右衛率營和水師部隊,逆流而上,到達巴東縣,和屯駐於巴東縣的右驍衛主力會師。
至於陳景宗部,則出擊的更早了。
之所以如此,便是黃維揚希望趕在李唐內亂平定之前,突破巫山防線。
此時明軍有六萬餘人,而唐軍有三萬多,只有明軍的一半。不過面對著巫山天險,這一仗並不容易打。
黃維揚到達巴東縣後,並沒有盲目地對巫山防線發起全面攻擊。
黃維揚知道這數月來巨大的傷亡,所以他很清楚,不能再這麼打下去,否則明軍有多少軍隊都得打殘。
要想攻破巴東,非得用巧勁。
這次伐蜀,黃維揚把希望都放在了奇襲的陳景宗身上,只要陳景宗佔領臨州,斷了唐軍糧道,唐軍必然生亂。
這一亂,破綻就會露出來。
黃維揚命令各部不斷試探唐軍的薄弱處,消耗著唐軍的實力,同時等待著陳景宗奇襲的成功。
黃維揚從九月二十二日一直等到十月十日,可是離著雙方約定的日子,已經過了數日,卻始終沒有訊息傳回。
黃維揚擔心時間太短,訊息傳得太慢,強說自己要鎮定。可是時間一天天過去,對面的唐軍一點反應都沒有,實在讓他憂心忡忡。
難道奇襲部隊遭遇了不測?
黃維揚不清楚,可越是如此,越是擔憂。前後已經過去二十多天,再等下去,黃花菜都涼了。
十月十四日,中元節前的一天,黃維揚眼看實在等不到陳景宗的訊息,也不敢再等,於是下令全軍出擊,勐攻巫山。
唐軍這邊,主帥是侯君集,麾下分別有右衛將軍李治龍、水軍總管秦武通、統軍劉世寶、統軍樂仁昉、護軍白士讓、護軍楊武威等人。
都是跟著李世民東征過荊襄的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