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便帶著樗裡心進入金陵學宮學習,跟在這幫大佬身後撿撿大佬們掉落的經驗屬性。
“《秦藍策》大體已經完成,唯獨吏治一篇,因為老奉常的逝去,進度比較緩慢,尤其是科舉一事成了吏治篇的攔路虎。”李斯將編纂好的書籍遞呈給樗裡尋過目,然後說出了最難的部分。
他們各司其職,退下來的九卿們以自己的遠見和經驗,結合百家學說,創造除了一部適用於現實,卻又有著遠見的奇書。
可惜,杜茂的提前離世,導致了沒有人能接手吏治篇的編纂,因為沒有人做過奉常,不知道官員謫貶、升遷其中的道道和問題。
“後來的收錄中,杜氏又在老奉常的手札中發現了一個問題。”李斯說著。這候 章汜
樗裡尋默默的點頭,看著李斯特別挑出來的一封手稿,很陳舊,也很凌亂,顯然是杜茂生前的隨筆,並沒有歸納入書籍中,因此沒有第一時間被發現。
“科舉之道,有主持考核的奉常府禮祭,有主考官,出題官,而參與科考的學子更多的會針對朝廷選派的考官,針對起喜好作答,此為弊一。
科考有主考官,陪考官,有士子,而一旦中舉,士子與考官之間極易產生糾葛,考官將可能與士子成為師徒,從而發展為朋黨,此為弊二。”
樗裡尋看著杜茂的手札,心底震撼無比,杜茂在世時,名聲不顯,彷彿是朝堂的潤滑劑和老好人,是朝堂上的和事佬,因此沒有人去關注他。
然而,看著杜茂的手札,樗裡尋知道,能成為大秦九卿之首的人沒那麼簡單了。
“東林黨人!”樗裡尋想到了杜茂提出的假想,都會變成現實。
士子與考官之間,本來只是一場考試的關係, 可是文風即人品,能得到考官認同的文章,也就顯示著,他們是一類人,因此,進入官場之後,考官與士子就變成了上下級的關係。
然後性格,志向相同的人,就很容易走到一起,形成一個新的利益團體,有經驗和權利的考官,幾乎就會成了士子的座師,最後變成朋黨。
“老相邦以為老奉常的假想會變成現實嗎?”樗裡尋看向了李斯。
“必然之事!”李斯凝重的說著,若不是杜茂手札被發現,他們也不會想到科舉還會產生如此大的危害。
朋黨一旦形成,秦國的法制就很可能變成術制,朋黨之間互相攻訐,將朝野變得一片混亂,而最終勝出的存在,極可能會架空帝王,最後加劇帝王想要控制科舉和士子思想的想法。
“召集所有編纂,針對科舉再次辯論吧!”樗裡尋也想不出有什麼辦法避免。
科舉是必須執行的,斷了科舉,也會斷了百姓上升的路徑,因此哪怕科舉有再多的弊端也不得不施行。
金陵學宮的鐘磬響起,所有學宮士子都有資格參與討論。
李斯主持著辯論,而樗裡尋則是帶著樗裡心在一旁旁聽。制大 制梟
“父親,武君會來嗎?”樗裡心很想知道見到父親守護了一輩子的大人物。
“或許會,或許不會!”樗裡尋笑著說道,帶著樗裡面具,沒有顯露自己的身份。
這已經不知道是第幾次針對科舉開啟的辯論,可始終沒有一次得到有效的解決方法。
喜歡大秦守陵人請大家收藏:(大秦守陵人更新速度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