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235、我哥是守正君子(求全訂)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樂天的詩,正適合此時……”

白貴淺飲一杯船家的自釀酒,看著這一幕,有感而發。

大家聊著天,其樂融融。

都是同鄉、親族、朋友,並不怎麼拘謹。

“美和兄,說說你在東洋刻苦求學的經歷,你在東洋,一定是頭懸樑,錐刺股吧,不然區區四年就寫了兩本著作……”

“我昔日和美和兄一起在白鹿村學堂跟隨徐先生治春秋,每日起的最早前往學堂唸書的,就是美和兄,從無例外。”

“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

“每日吃窩窩頭,和宋時范仲淹凍粥的故事差不多,想必經年,後世必有人以美和兄此故事激勵後輩子弟求學。”

談了一會話,周元笑著說道。

“范仲淹,少於友人在長白山僧舍修學,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盛之,經宿遂凝。刀割為四塊,早晚取兩塊。斷薺菜十數莖於盂,暖而啖之。如此者三年。後登進士,為兵部尚書。諡文正公。”——《五朝名臣言行錄》

范仲淹宋時多在秦省戍邊,在秦省名聲很大。

白貴剛回來,又是從東洋留學而回,這場歡聚的主角不了避免就是他。

同樣的。

眾人也極想知道他在東洋時的求學生活。

定與范文正公求學差不多。

“我去東洋,的確刻苦了一段日子……”

白貴臉色不變,如實相告,“然後應藤野先生的請求,前往仙台送信,在京都的時候,去過祇園花街,京都仿照的就是咱們長安,那個地方相當於平康坊……”

“美和兄說笑了,以你毅力,怎麼會去如此地方。”

鹿兆鵬搖頭道。

兩個姑娘家學過國文,又處於長安,自是知道平康坊是什麼地方,羞得滿臉紅暈。不過她們也贊同周元所說的事情,依照白貴的品性,不會取那種地方,所以只是談笑話罷了。

“我說的都是真話,你們偏偏不信。”

白貴淡淡一笑,早有預料。

他如果說自己去東洋每天刻苦求學,依照周元等人的性格是會信的。

但這樣一來,難免顯得他虛偽,對待朋友不真誠。

不過……此刻如實相告,他們不信是自己的事。

而他作為名人,在東瀛的事蹟定會被挖掘,日後或有所知,也不會怪他這個做朋友的不是。

“別賣關子了,快講實話。”

幾人說道。

見到眾人神色皆是不信,白貴無奈,只能將他在東瀛求學的經歷刪刪減減,說了出來。

“美和兄歷經四年刻苦求學,回國先去燕京看望未婚妻,應有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