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357、周公恐懼流言日(求全訂)

聽到楊玉環所說。

白貴想到了一個笑話。

那就是長得帥的,今世以身相許。長得難看的,來世結草銜環,做牛做馬,以此為報。

他的相貌底子本就不錯,以前算是中等之資。

而修道即羽蛻,一步一去凡,直至羽化而登天,白日飛昇。精氣神三寶逐漸圓滿,凝練一金丹,成小周天無漏身,故此他丰神俊逸,宛若人間謫仙。

當然在白貴看來,楊玉環未必會如此世俗,人未到身臨其境的時候,誰也不會斷言自己的心性如何,只看到時候如何進行抉擇。他如今有一副好皮囊,故此楊玉華這般抉擇,順理其章。

答應,還是不答應?!

白貴遲疑。

此時和唐睿宗李旦欲要賜婚那時不同,那時是尚公主,成親之後,還要給公主請安,即使同房,行敦倫之禮,亦要請示公主,再者說李唐皇室的公主生性驕橫,他也有三分的忌憚,所以儘管金仙公主性情與高陽、太平這些公主大不相同,但總歸不好。再者說他妻室尚在,公主不可能做小,遂斷了此念。

可現在……,楊玉環要以身相許,自不會有這諸多顧忌。

“師妹你有成仙之資,仙道可期。”

“師兄救你,是出自同門之念,互相扶持,並無私心所繫。你若是小師弟,師兄亦會去救……”

“但……若是僅因此故,定了你的終身大事,師兄於心不忍。”

白貴立於廊下,稽首施道禮。

他看到“楊家有女初長成”的楊玉環,說自己不動心, 那不可能。

人間絕色, 不外乎如是。

不過食色雖是人之性情, 但他並不執著貪戀於此。

就像是金仙公主,他之所以交好金仙公主,最開始的目的, 是因為金仙公主是李隆基的胞妹,他想要在大唐做出一番成績, 結交權貴是第一步, 所以寫詩贈予金仙公主, 投資這個潛力股。

歷史上王維、李太白這些詩人都是如此,以此獲成名之機。

總比投詩給別的權貴要好得多!

但他如今功成名就, 外慾就再也難以惑心。

另外一方面,亦是因為楊玉環是他的師妹,他在世俗中是權勢滔天的千古宰執, 可於師門中, 是楊玉環的同門師兄, 地位相差不多, 讓楊玉環為側室,不免就輕賤了楊玉環, 對師門亦不太好解釋。

最後一點,他能看出楊玉環眼中的情意,但這並非是什麼值得謳歌的愛情, 只是“淑人君子,伊人流盼”的人之常情罷了。

人都會成長, 他也不例外。

他已經過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少年天性, 年少時在駐日使館碰見回國的白秀珠,自然談不上有什麼感情, 說是一見鍾情,其實就是見色起意,最終定下了婚約。

對的時間,遇見對的人!

以他的年齡,在修道界還是年輕人,若是今後成為地仙境界後,更是年輕。即使是在世俗中, 他現在年齡也不大,也不是張先,不是老夫少妻,“我年八十卿十八, 卿是紅顏我白髮。”

但他宰執朝政這麼多年,紅塵煉心,可比初入大唐時,多了一份穩重和雲淡風輕的心性。

所以,此刻他說出的這句話,是真心實意。

若是楊玉環考慮清楚之後,還要執意嫁給他,他不會故作衛道士,斷言拒絕。

楊玉環是蓬萊仙子轉世之身,仙道可期,不會讓他多分出心神考慮今後修道之事。

可要是楊玉環思慮得當之後,不願再嫁給他,他雖則惋惜,但亦不會太過在意。

因為楊玉環拋棄情念,追求的肯定是長生大道,不會再輕易移情別戀。

這點自信,白貴還是有的。

故此,白貴這一番話,是要讓楊玉環思考清楚,自己到底想要什麼。

這並不是他優柔寡斷。

凡人成親之時,司儀尚且還會再問一句,你願意娶她或者願意嫁給他嗎。

悔婚的人不多,但亦不在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