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一晃,來到了建熙三年的秋季。
金熙宗完顏亶越發昏庸、暴虐,金國朝廷早就對完顏亶不滿,於是在完顏亶的一次出行中,完顏宗弼(金兀朮)之子完顏亨率眾作亂,圍殺金熙宗完顏亶,完顏亶眾叛親離,遂駕崩在遼陽府。
於是完顏亨在眾臣的擁護下,登基為帝。
金國朝政不穩,這正是白貴出兵的好時間。
他親自領兵。
之所以親自領兵,是因為他麾下雖然有不少將領,但這些將領還沒成長出來,最多領兵作戰,還沒到統帥全軍的地步。
畢竟他崛起的時間太短了。。
不過此時他並未領軍東征洛邑,而是選擇北上,攻打晉地。
金國朝政未穩,“主少國疑”。能駐守邊疆重地的將領,基本上都是完顏亶的親信。
白貴兵貴神速,沒給完顏亨重理朝政的機會。
金國邊將因為害怕完顏亨秋後算賬,所以在白貴大軍壓境之後,竟有不少州郡直接投了秦軍,剩下的一些州郡,也因金國朝政未穩,中樞失靈,所以雖然難以攻打,但苦無援軍,遂堅持了一段時間,就被攻破。
與秦地交接的晉南,被白貴十餘天內迅速攻下。
晉中、晉北,則開始了鏖戰。
不過這些州郡亦只是支撐了數天,就被秦軍所破,大同、晉陽等府被白貴悉數納入麾下,很快金國便晉地已失。
取得晉地之後,白貴息兵。
而金國朝廷因為重組,只能嚥下這苦果,等來年再戰。
建熙四年, 春。
完顏亨作為金兀朮的兒子, 少有勇力, 長於兵事,所以這次親臨中都(燕京),準備伐秦, 奪回晉地。
畢竟晉地在他手中丟失,相當於是他的罪責。
但金兵初戰即敗, 再戰再敗。
此時隨著金兀朮等金國二代的名將死去, 金國國內名將青黃不接。
畢竟女真只有十五萬戶左右的人口, 以小族凌大族,成材率即使再高, 但受限於基數,沒有完顏阿骨打那代人的磨鍊,想找出一個適合的統帥都是難事。總不能信任契丹人和燕雲漢人等其他異族。
同時, 隨著眾戰皆敗, 女真已經抽不出多餘的壯丁用來應戰, 被迫居於守勢。
建熙五年, 白貴發兵十萬,準備一舉滅金。
半年後, 中都城破。
一年後,金國上京,白貴兵臨城下。
“金帝完顏亨志大才疏, 妄想與秦王您爭鋒,此乃必敗之局。”
一個金國降臣大肆對白貴吹捧道。
此人是蕭裕, 為兵部侍郎,亦是同知中京事, 算得上是大官。歷史上,完顏亮謀逆, 就是和蕭裕一起謀事的。
只不過隨著完顏亮被白貴所殺,蕭裕這個完顏亮親臣在金國中,漸漸被人遺忘在角落。待白貴攻下燕京後,此人立刻率先投降了白貴。
當然蕭裕這個蕭,不是契丹蕭姓的那個蕭,他是奚人。
白貴笑了笑,沒說話。
若說完顏亨真的是志大才疏, 這也不見得。只不過完顏亨這個潛在的明君碰上了他,而成王敗寇,完顏亨再厲害,也難以挽就國事, 所以在眾人的眼中,完顏亨就是金國滅亡的罪人。
“待會,你入城,問完顏亨要我宋軍的犒餉。”
“本王千里迢迢從長安而來,麾下將士亦是,何也?金人不以仁道,欲伐於宋,本王被迫親征前來金國上京……”
“今已懲治金國,理應休兵。”
“但犒餉……”
白貴冷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