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句話說,仙神落下了兩顆棋子,這兩顆棋子橫跨百年。而凡人壽元也多不過古稀二字,百年時間,實在太過漫長,漫長到他們無跡可尋。
很快。
他便從耳中聽到一個聲音。
陽神出竅,來到雲層。
“見過觀音大士。”白貴陽神聚散成形,真神顯跡,對在雲層上,坐在蓮臺上的觀音菩薩施了一個道禮,隨後靜立一側。
此次他之所以願意前往皇宮赴宴,亦是對今日之事略有推測。
他看破了佛門的謀劃,卻不道出,反而視作惘聞。如此一來,佛門反倒是要承了他的恩情。
“西行取經,是佛門定下日後興隆的大勢。李唐皇帝李世民歲數有天極,不可承此重擔,故此我佛如來命盧舍那佛降下一縷佛光,給予那武氏女身上,讓她為我教佛子……”
觀音菩薩一手捧著玉淨瓶,開口解釋道。
白貴此刻雖則修為未到金仙,但卻是太上徒孫,地位非比尋常。一些大事,白貴也有資格知曉。算是同道中人。
這個同道,非是志同道合的同道,而是同為仙神的同道。
況且……,這件事也並無隱瞞必要。
西行取經,西方教東移的大計,豈能容忍一個非佛教親傳的李唐皇帝主事。必然是要西方教佛門的心腹。而武珝為佛子,就是西方教的心腹。
“貧道知了。”
白貴鎮定自若。谷雖
盧舍那,梵語“毗盧遮那”的簡稱,意為“光明遍照”、“遍一切處”。佛門認為,佛有三身,化身、報身和法身。盧舍那佛即是報身佛,也可意為“清淨圓滿”,以其無礙光明遍照法界。
武曌給自己取名為“曌”。曌字的含義是“日月當空”,這與盧舍那佛的含義相通。
“我教八寶功德池中有一蓮子,蘊含八寶。道友脩金丹法,可吐納此八寶氣,證就無漏身。”
見白貴似乎不解,觀音解釋道:“佛之淨土有八寶功德池,八定水充斥其中。八定水,為八中殊勝功德之水。八中殊勝,為澄淨、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飢渴、長養諸根。”
“池中有一蓮,為功德金蓮……”
觀音菩薩一翻手掌,宛若白玉的掌心憑空多了一顆金色蓮子。
這是白貴此行的封口費。
一顆八寶功德池中功德金蓮的蓮子。
價值不菲。
換做他人,西方教斷不會如此做事。誰敢道明西方教的謀劃,就是和西方教有了因果,日後因果難消,步步坎途。可誰讓白貴的靠山不一般。看破了謀劃,未道出,就算是西方教承了情。
譬如貴胄子弟在鄉間騎馬,並未踐踏田畝。那麼種田的百姓就要反過來感謝這些貴胄子弟,未踩踏之恩。
西方教雖不是普通百姓,但道理大體類同。
若白貴只是普通修道人,敢踐踏“田畝”,軟弱可欺的百姓立刻就化作“窮兇極惡”的刁民,讓他吃不了兜著走。
此刻,觀音對白貴的稱呼不是他的巡檢官職,而是白道友,亦可見一斑。在觀音等人看來,白貴的身份已近超脫了巡檢這個官職。
收了,西方教會安心。
白貴接過金色蓮子,他還不欲和西方教結仇,點頭道:“這八寶氣,正是貧道所需,謝過觀音大士了。”
“白道友無須道謝,送你蓮子的是如來。非是貧僧。”
觀音笑了笑,“前些日子,五莊觀的鎮元大仙得了元始天尊的簡帖,邀他上彌羅宮中聽講混元道果。貧僧欲同去,不知道友可否一道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