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345、立幼帝,亞父視之!(求全訂)

修道成仙和宰執天下這兩者並不相悖,想要成仙,就得立下功德。

《抱朴子內篇·對俗》中說:“人慾地仙,當立三百善,欲天仙,立千二百善。”在《秘要經》中也認為:“立三百善功,可得存為地仙,居五嶽洞府之中。”

這個功德,在白貴看來,就是成仙的資格證,是人是鬼都想成仙,但成仙的名額肯定有限,如果僅修道就能成仙,那麼這種仙人定然良莠不分,只是掌握力量的普通人罷了。

有成仙資質的人雖然稀少,萬人、百萬人中難出一人。但如果篩選的人口基數夠多、夠大,時間軸夠長,一個年齡段有百人,那麼百年內,該有多少人,千年內,該有多少人?!

所以必然要對能夠成仙的人進行嚴格限制,而功德就是限制人成仙的一個條件。

功德,也是最好的篩選方式!

這就和漢代舉孝廉一個道理,百善孝為先。歷朝歷代,都會崇尚忠孝。現在的唐朝科舉,也有賢良方正科。即使是下三濫的幫會,亦會供奉關二爺,講究個義薄雲天。

而不同身份的人,去行善事,得到的功德數量也定然不同!

貧家,養活自己都是一件難事,更別說給一些人施粥行善事。而富家,造橋修路、救人之難、矜孤恤寡等等這些善事,只要有善心,都能做。

同理,一個宰執天下的人去行善事,去積德行,遠比普通人要快得多,可能別人需要修十世的功德,對於宰相,只需幾年、十幾年,就能做到常人難以達到的德行。

時間從開元十年到開元十六年。

整個大唐雖然未曾有翻天覆地的大變化,但在白貴宰執的這段時間,吏治清明,冶煉業、農業等各行各業進步飛速,百姓日益富裕,一副新欣欣向榮的場景,白貴的聲望也日漸正隆。

僅僅幾年的時間,就想要有翻天覆地的變化,也不現實。

“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杜甫《憶昔》

在正常的開元年間,都能達到如此盛世。

白貴沒道理會比此差。

不過在封建時代,百姓想的是寧願讓官府以黃老治國,也不願官府多幹擾民間生產。黃老治國,往往亦是意味著休養生息,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所以,一步步來。

……

皇宮,太醫署。

“現今百姓多疾,而苦無良醫治理。雖本相三申五令,各州縣時有義診,但州縣各地的大夫良莠不齊,百姓病苛難以得到有效治理……”

“故此本相欲以太醫署編制一本可以解決百姓各種疑難雜症的書籍,所治理之疾病,務必廣、全,所列之湯藥,務必價廉、廣泛……”

白貴目光嚴厲,審視太醫令的諸多醫師,說道。

他說的實際還比較委婉。

州縣各地方大夫在義診的時候,有不少人,故意在義診的時候,隱瞞病情,消極怠工。

這倒不是白貴想要馬兒跑,卻又不給馬兒吃草。每次義診,都會有官府給予一定程度的補貼,是官府在出診費。但這樣一來,義診看的人多,各州縣大夫的生意必然就要受到影響,所以一時還行,時間一長,就再也難以為繼了。

不過即使這些義診的大夫沒有消極怠工,但州縣的大夫哪能比得上這些精挑細選的太醫署醫師。

唐代的太醫可不是明朝的太醫。

唐代科舉有醫術科。

太醫署的每一位太醫都是全國精挑細選出的醫師,醫術精湛。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出一本類似赤腳醫生手冊的古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