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那年十八,母校舞會,這句歌詞還潛藏著一個故事。《浮誇》的作曲人黃偉文字人在CERTYY上對“那年十八,母校舞會”這句話的直接引用:
“我有一個紅館夢,我同很多香港人一樣,很小的時候就決定自己長大後在紅館開一個個人的演唱會,正確的日子應該是‘那年十八,母校舞會’的時候。
好可惜,我很快就發現其實我是一個不會唱歌的人,但是人最美麗的一樣東西叫做想象力,一個不會唱歌的人如何令自己在紅館開六場個人作品展呢?我想了我的方法。
一連六晚,今晚來到最後一晚,身邊不斷有朋友問我,你會不會是第一個以填詞人身份在紅館開演唱會的人?我沒查過,因為這不是我追求的東西,我追求的第一是,我希望我是第一個在紅館開演唱會而不需要減肥的人,今晚我答應大家一定會有一個異常豐滿的晚上。”
黃偉文字人回憶起“那年十八,母校舞會”也並沒有表達出多大的牴觸情緒,相反是把它作為一個美好歷程的起點。
所以粵語版的《浮誇》裡面雖然充滿了小人物的心酸與無奈,卻並不是一首自怨自艾的歌。而是努力博取關注,努力地往上爬,已期待有朝一日也能站在那個萬眾矚目的舞臺上,讓所有人都看到“我”。
儘管那個時候,“我”在舞會上站著如嘍囉,是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但“我”不自怨自艾,只是將此刻當成起點,未來取得的所有成就,都從此刻開始。
“重視能治肚餓
未曾獲得過便知我為何
大動作很多犯下這些錯
搏人們看看我算病態麼”
第二段副歌的前奏,王軒的高歌夾帶著聲聲怒吼,不屈與不甘,歌聲直上雲霄,恍然傳遍了九天十地,讓所有人都忍不住震撼。
這一刻,現場很多人不自覺地站了起來。
電視機前的無數觀眾也不自覺地站了起來,他們目光灼熱地看著舞臺上那道身影。
在萬眾矚目中,王軒一手握著麥克風,一手跟著歌聲在搖擺,他的身體也跟著音樂在搖擺,在晃動,狀若癲狂。
就好像歌詞裡面所說的那樣,犯下這些錯,搏人們看看我算病態麼?那麼,你就當我是病態吧!
“你當我是浮誇吧
誇張只因我很怕
似木頭似石頭的話得到注意嗎
其實怕被忘記至放大來演吧
很不安怎去優雅
世上還讚頌沉默嗎
不夠爆炸怎麼有話題
讓我誇做大娛樂家”
鼓聲、琴聲等樂器響起的剎那,王軒的歌聲在舞臺上直接爆炸,炸得所有人渾身酥麻,炸得所有人眼中都充滿了震撼,靈魂都在顫動。
“太強了,王軒真是太強了,這種穿透力.....”
“創作能力無敵,唱功無敵,嗓音無敵,王軒簡直就是上天的寵兒。”這一刻,很多人都不由得產生這種想法。
結果下一刻,王軒開唱:
“幸運兒並不多
若然未當過就知我為何
用十倍苦心做突出一個
正常人夠我富議論性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