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很多因戲生情的例子,你以為是因為什麼?大多數都是入戲太深,出不來。還有人演一部電影談一次戀愛,夠離譜吧?
當然,因戲生情這還是好的,最起碼成了一樁好事。現實中還有很多用體驗派演戲,結果入戲太深,出不來,釀成悲劇的後果。
比如希斯萊傑,他飾演《蝙蝠俠》的小丑,拿到劇本的他為了提前適應角色,在拍攝前把自己鎖在房間裡一個月,每天用小丑的方式寫日記,練習用小丑的腔調說話。雖然這部電影給他帶來很大的成就,但是在拍攝結束後,他仍然承受了這個角色給他的壓力和焦慮,在戲裡面出不來,後來被人發現死於紐約的公寓,原因是過度服用抗抑鬱藥和鎮靜劑,享年28歲。
再比如傑瑞德·萊託,在電影中像小丑這類犯罪王者的角色可不是一般的演員都可以駕馭得了的,傑瑞德·萊託在《自殺小隊》中所做的準備甚至比希斯萊傑更誇張,他在片場中整天都維持著小丑的樣子,不管是性格還是舉止都一樣。拍攝完電影,正常人的事情已經不會讓他快樂了。
再比如阿德里安·布勞迪,不得不承認,他因為《鋼琴家》而贏得奧斯卡影帝,肯定不是因為他的穿衣品味,而是因為他在銀幕上的表演天賦。不過,更容易讓人辨認的或許還要算布洛迪那張與眾不同的臉,還有那個鼻子,在銀幕之外也同樣令人印象深刻。
在拍攝《鋼琴家》這部電影時,身高183的他為了展現二戰時波蘭大屠殺生還者絕望的樣子,他控制自己每天只睡五個小時,並把自己暴瘦到了58kg,他說真正的絕望來自於飢餓感。這種感覺是任何演員都演不出來的,在拍攝完這部電影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已經脫離不了這個角色了。後來花了整整一年半的時才回歸正常的生活。
再比如一代巨星張國榮,張國榮是華夏流行文化的指標人物之一,影視歌全能亞洲巨星,華人演藝圈多棲發展的代表之一。憑藉音樂和電影,他在亞洲獲得了很高的人氣,可在他人氣最巔峰時,他突然跳樓自殺,震驚了全亞洲。
很多人猜測他是因為拍攝電影《異度空間》入戲太深而抑鬱。在《異度空間》中,張國榮扮演一位撞邪的心理醫生,一直被舊愛鬼魂所纏,最終心懷愧疚走上天台。而張國榮在拍攝的時候就十分入戲,很多細節表現得極為傳神,因而影迷們推斷他很可能是無法從角色中抽離……
.....
太多了,入戲太深出不來,產生負面影響的演員簡直不要太多。所以體驗派,在王軒看來,能不用還是儘量別用,他只追求表現派。
當然,表現派也不容易,不強調從自我出發,而是強調在內心中先構建出一個“角色的形象”,強調模仿。同時表現派不提倡下意識生活在情境裡,而是強調“跳出來”拿捏和設計。
直白來說,就是站在一個清醒的角度,試著去理解那個角色。
有人用表演同性戀的例子來區分表演三大派系,也是非常形象。
體驗派——直男演同性戀,直男說我就是同性戀。
方法派——直男演同性戀,將男人當成女人,代入愛女人的感覺。
表現派——模仿同性戀。
王軒之前調教元華,用的也是表現派。不過可能有些操之過急,沒有考慮到元華之前比較缺演戲經驗,效果一般,遠沒有葛燁教給元華的方法派好用。最起碼元華現在用方法派飾演的郭靖和華箏之間的對手戲,效果還是不錯的。
這次事件也給王軒提了個醒。以後在拍戲的時候,得根據不同的人選擇不同的調教方式,因材施教。當然,對於體驗派,能不用,王軒還是儘量不用。
找到方法之後,蒙古的戲份好拍多了。
說到底,蒙古的戲份中,除了郭靖、華箏和託雷三個相對年輕之外,飾演江南七怪、梅超風、鐵木真、完顏洪烈的都是老戲骨,而託雷的戲份比較少,只要郭靖和華箏的對手戲不卡,這幫老戲骨一天起碼能拍6場戲。
25號,隨著鐵木真表面認慫,緩兵之計,背地搞回首掏,以有心算無心,一舉擊潰桑昆部落,扎木合用自殺來成全鐵木真,鐵木真統一蒙古成為成吉思汗,郭靖辭行與江南7怪一起返回中原,蒙古戲份終於拍攝完畢。
以進度來看,《射鵰》目前大致拍完了8集劇情。上個月28號開機,到這個月25號,28天的時間,才拍完8集劇情,可想而知拍攝《射鵰》有多不容易。
主要王軒要求很高,什麼都精益求精。
好比如江南七怪和梅超風的打戲。考慮到江南七怪和梅超風都不是專業的武打演員,雷炎起初給幾人設計的打戲,比較趨向於上世紀香江那邊流行的南北拳。
但王軒看了之後覺得不行。南北拳一板一眼拆招式的打法,一點都不美觀,王軒追求的是瀟灑飄逸帥氣的打法。
在王軒的要求下,打戲是改了一遍又一遍。光是練習那些招式都花了不少時間,更別提真打的時候,還要吊威亞什麼的....
反正幾位老戲骨都被折磨得不輕。葛燁更是打趣,拍王軒的武打戲,比回家跟母老虎大戰三百回合還要累。跟母老虎大戰三百回合費的是甚,而拍王軒的打戲要的是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