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張漢會作何感想,王軒還真不在乎。因為事實就是如此,張漢的古箏在王軒看來,只能算一般。
他若在國內演出,王軒還懶得評頭論足,到國際音樂節上,王軒卻覺得張漢代表不了華國古箏音樂界,沒資格也沒實力代表華國古箏音樂界。
看看眼前這幫學生都被打擊成什麼樣了?
「咱們國內古箏大師不少,就如現場的王忠老師,就是咱們華國古箏界的天花板,你們可以問問王忠老師,張漢的古箏水平到底如何?」王軒又道。
所有人都看向前排的王忠。
王忠笑道:「在王軒老師面前,我可不敢稱古箏界的天花板。大家有所不知,兩年前王軒老師在國家曲藝中心舞臺上和黃湛老師演奏的那曲《笑傲江湖琴簫合奏曲》,也是一首稱得上巔峰造極的古箏曲。管中窺豹,王軒老師的古箏水平可見一般。至於張漢老師,怎麼說呢,張漢老師的古箏水平還是不錯的,但拿到國際音樂界演奏,可能還差了點意思。」
這話看似委婉,但其實一點不委婉,畢竟這可是當著媒體以及燕音數百個學生的面。這是掄著巴掌直接往張漢的臉上呼了。
但王軒都直言不諱了,王忠也不避諱。
說到底他也不怕張漢。在古箏界,他在當代確實稱得上天花板。至於上一代,古箏天花板應該是王昌源,也是他奶奶。
王忠就是受奶奶的影響才走上古箏這條路的。
而王忠話落,學生們又是一片譁然,但這次卻沒人質疑王軒的話了。因為在古箏界,王忠就是當代boss。
來自當代boss的認證,看來張漢的古箏水平確實一般。
「再有,張漢選的曲子也不行。《漁舟唱晚》是咱們華國古箏界的經典名曲,取自於【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咱們也欣賞得了,因為咱們有著華國5000年文化的薰陶,有著經過無數文人墨客渲染的山水情懷,就算聽不懂也能感受其中的意境。但國外,恕我直言,誰聽得懂啊?放在一些頂級音樂會上,或許還有人能欣賞一下,放在如此嘈雜如此嗨皮的音樂節,幾乎不可能引起共鳴。所以張漢演奏的遇冷是肯定的。」王軒又說。
「王軒老師說得沒錯,在這種嘈雜的音樂節,就應該選那種節奏緊湊,旋律高昂的曲子,那樣更容易引起共鳴,比如《十面埋伏》。」方金龍說了一句,他是國內琵琶界的天花板,也是一位音樂全能大師。
方金龍口中的《十面埋伏》也是國樂史上的一首經典名曲,但這首曲子,用琵琶來演奏更為適合,也唯有琵琶才能演奏出那種劍拔弩張、刀光劍影、四面楚歌的意境。用古箏來演奏還是缺了點意思的。
倒是卓舒晨老師改編版的那首《新編十面埋伏》倒是不錯,非常適合用古箏來演奏。
「可我看咱們國樂很少能走出國門,這也是事實啊?」有學生說道。
「是事實,但不代表我們國樂不行。我用一句話來解釋,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就是我們國樂暫時很難走出國門的原因。
別信什麼音樂無國界那一套,那都是忽悠人的,就如什麼體育無國界,電影無國界一樣,忽悠人的。真的無國界,為何咱們國家的音樂很難在國外獲獎?為何咱們的電影很難在國外獲獎?為何所謂的諾貝爾獎這些,看不到華人的影子?
經濟、政治、文化、軍事這四個方面,其實是聯絡在一起的,彼此緊密結合息息相關。咱們華國經歷了上百年的戰亂,雖然取得了抗戰勝利,但也徹底打窮了國家。而西方國家利用一些戰爭賠款,殖民這些,很快掌控了國際的話語權。
在咱們國家還在為如何解決國人溫飽問題的時候,西方列強已經將經濟、政治、文化滲透到了
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等咱們經濟趕上來之後,國際話語權已經完全掌控在人家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