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後世,金錢是底氣,是硬通貨,但在這個時代,門第、名望以及能力才是硬通貨,才是底氣。
李善能名揚長安,靠的也不是他能賺錢……對此,他心裡很清楚。
吃完飯,李善帶上週氏早就準備好,檢查了無數遍的書箱,帶著四名親衛騎馬馳向長安城。
一直送到村口的朱瑋看了眼面帶憂色的朱氏,勸道:“勿猶,大郎必能高中。”
“再說了,大郎名揚山東,即使未能上榜,也必能出仕。”
朱瑋的話說的不錯,隋朝始行科舉檢才,但只是撿漏補缺,流行的還是得人舉薦出仕,李善名聲在外,與諸多門閥名士來往,想出仕其實並不難。
馬周和凌敬對視了一眼,兩人都沒吭聲,但都心裡有數……李善不希望直接投入秦王麾下,只能選擇科舉入仕,很大程度還是因為李德武的存在,以避免日後可能成為秦王、太子奪嫡的犧牲品。
馬周想的更多一些,他和李善相處了一年多了,從往日的言談舉止中,他能感覺得到李善對門閥的隱隱排斥……不想因舉薦出仕,或許也有這方面的原因。
朱氏嘆道:“若是明經、明算……但是進士科……”
“必能上榜。”凌敬淡然道:“懷仁其人,言出必中,若是無望,必會再等一科,既然赴考,必有把握。”
馬周補充道:“那人上任長安縣尉大半年了,懷仁如何不會提防……嘿,只怕正中懷仁下懷呢。”
這想法就比較髒了……已經抵達皇城外的李善可以發誓,自己真的沒這打算!
都是李德武逼我抄襲的!
說曹操,曹操到,李善環顧四周,看見了李乾佑,也看到了後面的李德武。
“拜見叔父。”李善笑著行了一禮。
“初春尚帶寒意,也不多穿兩件。”李乾佑皺眉。
“不礙事……”李善側頭看見了李遷和另一個身材挺拔的青年。
李乾佑介紹道:“安邑房李遷,懷仁之前見過。”
“便在吏部外長廊,懷仁穿的少了。”李遷和李楷交好,這一科選的是明算科,所以對李善頗有好感。
李善呃了聲,雖然唐初科考人數少,雖然科舉制度剛剛開始,但這考場也太過了吧?
就算沒有專門的考場,難道不能在禮部貢院?
再不濟去國子監借個場所啊!
至於只在吏部外長廊考試嗎?
這也太寒酸了吧!
一旁的青年側頭低語幾句,有僕役遞來一件厚衣。
李遷介紹道:“這位是姑臧房李義琰,少有才名,善詩賦、音律,這一科是懷仁的對手呢,也選的是進士科。”
李善接過厚衣,行了一禮,“謝過李兄。”
“勿需相謝。”李義琰聲音清亮,不急不緩,“久聞李懷仁之名,日後還要多多嘮擾。”
寒暄了一陣後,李善在腦海中找了又找,也沒想起歷史上有沒有這個名人……他畢竟不是歷史專業,更不是專研唐史的,自然不知道。
李義琰,隴西李氏姑臧房子弟,在唐高宗執政時期出任宰輔,爵封國公。
時辰差不多了,有吏員點名檢視文書,考生排列成隊,李善轉頭看了眼已經看不真切的李德武……等著吧,是你逼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