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長安趕到仁智宮又是一天,兩三天的時間,疾馳而來,還能順手安排了船隻在沮水?
這麼扯淡的話,凌敬覺得李世民沒那麼蠢。
就算是一旦有叛軍來攻打仁智宮,而秦王、柴紹能堅守鳳凰谷幾日,然後再從山路遁去……那怎麼解釋訊息是怎麼到自己手裡的呢?
叛軍圍著鳳凰谷,難道李懷仁還能千里傳音嗎?
嗯,倒是聽懷仁說過一次,再過千年,或許真的有千里傳音。
凌敬心想回頭得好好與李善討論一次,他之前就發現了,李善的謀劃往往是一環扣著一環,前有伏筆,後有安置,前後接應,環環相扣。
雖然巧妙,成功後的收貨也大,但如果有一個點出了問題,很可能會導致滿盤皆輸……之前的涇州一戰就是個例子,若不是運氣好,李善也只能安營紮寨,等著天氣寒冷後突厥退兵。
“凌公。”蘇定方悄無聲息的走近。
“定方。”凌敬點點頭,低聲道:“只怕有些不妙。”
“齊王?”
“嗯。”
凌敬將心中的憂慮說了一遍,蘇定方臉上沒什麼表情,不過凌敬也不覺得失望,這方面本就不是蘇定方的強項。
但下一刻,蘇定方搖頭道:“這是意外,絕不是齊王、封倫的謀劃。”
“什麼?”
蘇定方解釋道:“從半個月前開始,齊王每日出宮騎獵,至黃昏方歸,應該是隨時脫身的徵兆,之前凌公提過,重耳在外而安。”
凌敬呆了呆後恍然大悟,的確如此,李元吉既然有隨時脫身的打算,那就不會使這種手段來削減駐守仁智宮的兵力。
這應該是個意外,按照計劃,李元吉……雖然不知道他到底想幹什麼,但應該是這兩日脫身遁去。
在心裡盤算了會兒後,凌敬嘿然道:“齊王是意外,但饑民作亂,是意外嗎?”
凌敬輕而易舉的能將饑民作亂與杜淹、封倫、榮九思、齊王、趙元楷聯絡到一起,他隱隱感覺到,可能即使沒有齊王帶走左右千牛衛一半的兵力,仁智宮的防禦也未必保險,不然齊王沒有必要提前脫身。
但這場饑民作亂到底是不是意外,凌敬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因為如果不是意外,那齊王領兵平亂,那也應該不是意外了。
宜君縣那邊到底發生了什麼?
如果讓現在的李善以上帝視角來看這件事,他只會哭笑不得,整件事在仁智宮、長安、宜君縣三地,在從武德七年到現在,在最關鍵的時刻,事件以錯進錯出的方式進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