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兩百三十一章 處置(上)

而且從這段時間的表現來看,不管是秦王本人的態度,還是天策府的態度,都並不急迫……嗯,可能長孫無忌是個例外。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李淵對自己這個次子的觀感非常的複雜,從其少年時候的欣賞,到青年時候的倚重,再之後的忌憚、提防,再到現在的依賴、信任。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李淵從來都承認李世民的能力,聰明神武,亮拔不群,允文允武,說一句文能安邦,武能定國,一點都不誇張。

這樣漏洞百出的構陷手段,實在與二郎以往的行事作風不符。

李淵覺得,如果二郎要構陷太子,一定能做的非常完美,以其的心計手段,以其在朝中的勢力,這是可以辦到的。

從橋公山舉告,到杜鳳舉舉告,再到魏徵的到來……如果前兩者是二郎的手筆,那隻能說太過拙劣。

杜如晦被譽為“王佐之才”,房玄齡、凌敬均有名臣之相,長孫無忌雖然陰詭,但也不缺心計,就給出這麼拙劣的計劃嗎?

李淵陷入這樣的沉思,他知道肯定出了問題,但始終無法判定幕後的主謀是誰,甚至都不知道對方想幹什麼。

良久之後,李淵輕聲問道:“何時了?”

一旁的殿中監蘇制應道:“陛下,已過丑時三刻,可要傳召飯食?”

李淵搖搖頭,視線投向了中書舍人崔信,“崔卿擬詔。”

“是。”崔信拾起毛筆,在一直研磨的墨池中舔了舔。

“遣信使即刻趕回長安,詔令魏嗣王李懷仁,收新豐、禮泉兩地兵力,節制任國公劉弘基、蕭國公張平高、曹國公李世績、虢國公黃君漢,移駐坊州、京兆邊界處。”

李世民略為鬆了口氣,鳳凰谷距離京兆只有三十多里,只要能趕到,那就不會出什麼問題了,至於之後的事……先將杜淹叫來問問,如果可以的話,將封倫也叫過來。

李世民隱隱感覺到有些不太對勁的地方,如果說杜淹是貪從龍之功,壓倒侄兒杜如晦還有可能,但封倫本就是爵封國公,更位列宰輔,冒這麼大的風險……有必要嗎?

而且一直是封倫聯絡的爾朱煥為什麼突然叛變?

這都是存在李世民腦海中的疑團。

魏徵側頭看了眼李世民,隨即低下頭,心想裴弘大的揣測果然沒有錯,其實東宮內部對這件事也存在異議,太子舍人徐師謨就力勸殿下起兵佔據長安,但裴弘大很確定的告訴太子,長安周邊必有伏兵。

新豐、禮泉兩地就在長安邊上,一在西,一在東,對長安呈拱衛之態……換個詞就是呈鉗制之態。

如果說李世績、黃君漢還能以雍州長史、別駕的身份出現,那劉弘基、張平高這兩個名字已經證明了陛下的態度。

&nbsp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