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李善苦著臉說:“陛下命臣細查,以目前的線索來看,楊文幹謀逆……只怕非太子所為。”
李淵嘆了口氣,都已經查到這個地步了,雖然險些被楊文幹弒殺,但他也心裡有數,這次還真不是大郎謀反,最可能的幕後指使是四郎李元吉。
以楊文幹謀逆為理由廢太子,說得過去,至少在史書上是說得過去的,但在這個時候,只怕東宮的屬官,以及朝中依附東宮的朝臣是不認的。
楊文幹舉兵謀逆,坐鎮長安監國的太子並無異樣,而且人家楊文幹養兵……你這個陛下連皇城內的長林軍都認的啊!
李善不在乎秦王能不能迅速入主東宮,反正按照現在的局勢,這是遲早的事,經過這次,他不相信裴世矩還有什麼咒念……他現在在乎的是要將封倫給扯出來,然後替舅父爾朱煥找個能解釋的理由。
這時候,蕭瑀、孫伏伽聯袂求見。
孫伏伽面無表情,而蕭瑀的臉色很不好看……要不是魏嗣王李懷仁嚴令,每次問詢,都會有宮人近侍持筆記錄,他真想糊弄過去。
“如何?”李淵嘆了口氣,“杜淹如何分說?”
孫伏伽側頭看了眼蕭瑀的臉色,上前兩步稟告道:“陛下,臣隨蕭相問詢天策府記室參軍杜淹,詢宜君倉糧米,詢杜鳳舉舉告太子謀反事。”
“杜淹招認,自武德六年起,經坊州司庫參軍周舫盜買宜君倉糧米,用以釀酒,期間乃周舫妻子族伯密國公封倫……”
“封德彝?”李淵捂著額頭搖搖欲墜。
李善搶上前扶著,“陛下,陛下?”
好一會兒才冷靜下來,李淵搖搖頭示意不礙事,咬著牙道:“那舉告太子謀反呢?”
孫伏伽眼角餘光掃了掃蕭瑀,垂首道:“亦是封相。”
“封倫封德彝!”
李淵甩開了李善的手,霍然起身,身為一個成熟的政治家,這位大唐皇帝迅速將所有的事聯絡到了一起。
此次來仁智宮避暑,自己與二郎做了很多準備和提防,二郎將心腹幕僚將領基本上全都帶來了,黃君漢、李世績也安排在上番府兵中,留在長安的重要人物只有身為宰輔的封倫,中書侍郎宇文士及、黃門侍郎唐儉,其中以封倫為首。
而杜淹雖然出身京兆杜氏,又是杜如晦的叔父,但在天策府內並沒有什麼地位,而封倫是能指使得動的。
不可能那麼巧,封倫命杜淹舉告太子謀反,而楊文幹恰巧起兵謀反攻打仁智宮,而太子卻在長安枯坐,根本沒有任何異動。
李善努力保持著平靜的神色,心想不怕你想得多,就怕你不想……杜淹很乖巧的招認了,其實這是符合邏輯的,因為這個堵風的牆啥都不知道,但李淵卻能前後聯想,立即將目標對準了封倫。
這個月儘量每天都更新,但可能只有一更,下個月恢復正常兩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