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封賞

“滎陽郡公鄭善果前隋即有名望,入朝後正身奉法,甚有善績。”李世民正色道:“當遷尚書省右僕射。”

“鄭善果……”李淵捋須道:“朕依稀記得,前隋吏部考核天下官吏,時任魯郡太守的鄭善果與武威太守樊子蓋並列第一。”

“請父親許可。”

“罷了,就是鄭善果吧,傳其入宮。”

其實在場的哪一個都是聰明人……就連蘇定方這種對這種事沒什麼天分的都能看得出來,李淵、李世民父子這是在演雙簧呢。

無非就是表明一個態度。

漢高祖劉邦封雍齒為侯,以表明自己沒有忘了功臣,而李世民舉薦鄭善果為尚書省右僕射,以表明自己沒有興大獄問罪的意思。

雍齒與劉邦是有深仇大恨的,而鄭善果是李建成妻族滎陽鄭氏的領軍人物,甚至還一直兼任東宮左庶子,是正兒八經的東宮屬官。

這等於是實際上已經是太子的李世民在保證不會大加株連,連鄭善果都能不僅免罪,而且還能上位,更何況其他人呢?

不過其中一個關鍵原因在於鄭善果沒有參與到謀逆中……他在天台山一戰後就開始疏遠東宮,並且在仁智宮事變的時候在李世民麾下奮戰。

至於王珪、徐師謨、韋挺、趙弘智這些實際參與謀逆的人……那肯定是跑不掉那一刀的,能不連累家族已是幸運的了。

當然了,如李孝恭這樣的人物倒是有些比較陰暗的猜測……鄭善果出任尚書省右僕射,那其現在的官位就要丟了,肯定是落在秦王一脈手中,這個位置是三省的長官、副官之外最重要的吏部尚書。

隨後還是李淵、李世民父子在演雙簧,下面的群臣都懶得開口了……你們肯定都商量好了。

李淵詢問李世民,現在宰輔還有一個缺位,門下省少了個侍中……杜如晦合適還是凌敬合適?

李世民遲疑了下,也不知道是真的遲疑還是假的,按照能力來說,兩個人都符合,其中杜如晦跟著自己十餘年,勞苦功高,而凌敬卻在入天策府後一直實際擔任的是門下省侍中這個角色,而且凌敬背後還有魏嗣王李懷仁的背景。

這次李淵直接下了決定,凌敬出任門下省侍中,位列宰輔,而杜如晦出任吏部尚書……估摸著要不了多久,也會進入宰輔行列。

此外李淵也命中書省這邊擬詔,凌敬、杜如晦兩人位列宰輔,都是要賜爵以顯貴重的,李淵還特地囑咐了只能是郡公或者縣公……國公那是要等李世民登基後施恩的。

總而言之一句話,以房玄齡、杜如晦、凌敬為代表的秦王一脈的勢力全面進入朝堂,並且在李淵的刻意之下將會很快的實際掌控朝堂。

昨晚長子謀逆,父子反目,今日兩儀殿內父慈子孝,其樂融融……如果李善在場的話,一定會有著非常特殊的感受。

如果是歷史上的玄武門之變,這時候的李世民應該是趴在李淵的膝下痛哭流涕,敘說自己的不得已,而李淵是老淚縱橫,雖然想掐死這個不孝子卻只能安慰……你做得對。

讓群臣再次意外的是,李淵沒有宣佈對東宮一脈的處置,而是笑著看向了李世民,“二郎,懷仁這邊的封賞,都交予你了。”

“魏嗣王平叛有功……”蕭瑀嘴角抽動了下,“但……”

陳叔達苦笑道:“去歲涇州大捷,就已然難以封賞了。”

“不止如此。”竇軌補充道:“去歲懷仁於天台山救駕,陛下就已然難以封賞。”

殿內的氣氛有些鬆動,眾人都是哭笑不得,這幾年兩儀殿內不止一兩次為如何封賞李懷仁而犯愁了。

不過這一次是救駕,倒是不用考慮太多的東西。

殿內安靜片刻後,李孝恭笑著說:“陛下,聽聞霍國公長女被冊封縣主?”

李孝恭的意思很明顯,其他人一聽就懂,李善自己是魏嗣王,妻子是王妃,母親是太妃,就連老丈人都因他而爵封清河縣公,倒是其妻肚子裡現在還有個。

李淵卻笑罵道:“若是真的弄瓦,懷仁還不得怪在你頭上!”

“懷仁還年輕呢,終有弄璋之日。”李孝恭笑吟吟道:“但長子、次子終究或承襲爵位,或建功立業。”

一直不吭聲的吳國公尉遲恭甕聲甕氣的說:“倒是聽魏嗣王提及過,不望弄瓦。”

李淵點頭道:“懷仁無子嗣,首要弄璋。”

“呃……”邊上的李世民神色有些怪異,小聲解釋道:“懷仁自敘,寵女如寶,他日出閣,只怕傷心嚎啕。”

李淵愣了下,放聲大笑後道:“那便如孝恭所言,懷仁有女,冊封縣主!”